2025年11月08日
关注微信
微信关注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二维码

扫二维码访问,或在手机浏览器中输入:
www.cdhao.com

返回
详情
当前位置:成都号 > 成都落户资讯 >社保公积金扣除比例22% 社保公积金税前扣除比例

社保公积金扣除比例22% 社保公积金税前扣除比例

来源:成都号 2023.04.07 12:04:04 阅读:16次

住房公积金扣除比例是多少

住房公积金一般是应纳税前从工资中扣除。公积金扣款比例根据职工与单位可以在5%-12%中自由选择。但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由单位缴纳,个人不缴纳。

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最低缴存比例各为5%,最高比例为12%,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适当提高缴存比例,一般为8%-12%。

公积金扣款比例如下:

养老保险:单位20%,个人8%。

失业保险:单位2%,个人1%。

医疗保险:单位6-4%,个人2-4%。

工伤保险:单位1%,个人0%。

生育保险:单位1%,个人0%。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适当提高缴存比例。具体缴存比例由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拟订,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住房公积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

一、正面回答

住房公积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是:

1、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 12 % 的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2、单位和个人超过上述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3、个人实际领取原提存的住房公积金时,免征个人所得税。

二、分析详情

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

三、住房公积金扣除比例是多少

住房公积金一般是应纳税前从工资中扣除。公积金扣款比例根据职工与单位可以在5%-12%中自由选择。但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由单位缴纳,个人不缴纳。 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最低缴存比例各为5%,最高比例为12%,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适当提高缴存比例。

公积金A类不是要扣百分之22吗?加上单位缴的百分之22,但实际上我的账户上查不到百分之44呢?

要扣除一部分,叫社会统筹.具体请看:

第三章 公积金缴纳

第十二条 园区公积金按照综合社会保障计划的分类,分设相应的公积金综合缴费比例,各用人单位除按单位全部员工月缴费基数的0.2%统一缴纳公积金工伤保险费外,分类综合缴费比例如下:

(一)A类综合社会保障计划(以下简称A计划)的公积金综合缴费比例为员工月缴费基数的44%,由用人单位及其员工各按22%的比例对等缴交。

(二)B类综合社会保障计划(以下简称B计划)的公积金综合缴费比例为员工月缴费基数的36%,由用人单位及其员工各按18%的比例对等缴交。

(三)C类综合社会保障计划(以下简称C计划)的公积金综合缴费比例为员工月缴费基数的28%,由用人单位及其员工各按14%的比例对等缴交。

第十三条 A计划设立公积金养老、医疗、普通三个个人专户,社会统筹、大病(含生育)保险统筹二个公共基金专户。

(一)养老专户:入帐比例为员工本人月缴费基数的2%。

(二)医疗专户:员工年龄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者,入帐比例为其本人月缴费基数的2%;35周岁至45周岁(含45周岁)之间者,入帐比例为其本人月缴费基数的3%;45周岁以上者,入帐比例为其本人月缴费基数的4%。

(三)普通专户:员工年龄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者,入帐比例为其本人月缴费基数的36%;35周岁至45周岁(含45周岁)之间者,入帐比例为其本人月缴费基数的35%;45周岁以上者,入帐比例为其本人月缴费基数的34%。

(四)社会统筹:入帐比例为员工本人月缴费基数的2.5%。

(五)大病(含生育)保险统筹:入帐比例为员工本人月缴费基数的1.5%。

第十四条 B计划设立公积金养老、医疗、特别三个个人专户,社会统筹、大病(含生育)保险统筹二个公共基金专户。

(一)养老专户:入帐比例为员工本人月缴费基数的11%。

(二)医疗专户:员工年龄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者,入帐比例为其本人月缴费基数的2.5%;35周岁至45周岁(含45周岁)之间者,入帐比例为其本人月缴费基数的3%;45周岁以上者,入帐比例为其本人月缴费基数的3.5%。

(三)特别专户:员工年龄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者,入帐比例为其本人月缴费基数的16%;35周岁至45周岁(含45周岁)之间者,入帐比例为其本人月缴费基数的15.5%;45周岁以上者,入帐比例为其本人月缴费基数的15%。

(四)社会统筹:入帐比例为员工本人月缴费基数的4%。

(五)大病(含生育)保险统筹:入帐比例为员工本人月缴费基数的2.5%。

第十五条 C计划设立公积金养老、特别二个个人专户,社会统筹、大病保险统筹二个公共基金专户。

(一)养老专户:入帐比例为员工本人月缴费基数的8%。

(二)特别专户:入帐比例为员工本人月缴费基数的14%。

(三)社会统筹:入帐比例为员工本人月缴费基数的4%。

(四)大病保险统筹:入帐比例为员工本人月缴费基数的2%。

社保、医疗保险、公积金是按工资的百分之几扣

社保是从工资里扣的。

社保是国家强制企业给员工缴纳的,但是并不是社保的费用完全由公司来负担,公司和员工各承担一定的比例:养老保险:企业缴纳20%,个人缴纳8%;医疗保险,企业缴纳7.5%,个人缴纳2%;失业保险,企业缴纳2%,个人缴纳1%;工伤保险,企业缴纳1%,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企业缴纳0.8%,个人不缴纳。

但是个人缴费的基数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最低不能低于当地上一年度社平工资的60%,最高不能高于当地上一年度社平工资的300%。

公积金扣缴比例2022

住房公积金基本缴存比例为:单位12%,个人9%,且单位和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均最高不得超过12%;各缴存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阶段性适当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但最低缴存比例不得低于5%。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可以申请缴存住房公积金(注:并不是每个社区城市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都允许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交纳住房公积金,具体情况请咨询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适当提高缴存比例。具体缴存比例由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拟订,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基数原则上按照缴存人上一年度月平均纳税收入计算。单位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者不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单位逾期不缴或者少缴住房公积金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仍不缴存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综上所述,社保公积金的缴费比例根据各个地区不同而是不同的,各缴存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阶段性适当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但最低缴存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五,最高一般为百分之十二。

法律依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五险一金的扣费比例是多少?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

一、社保公积金公司缴费比例为43.5%

(养老20%+医疗8%+失业2%+生育1%+工伤0.5%+公积金12%).

二、社保公积金个人缴费比例为23%

(养老8%+医疗2%+失业1%+公积金12%).

1、养老保险:单位缴19%个人缴8% 。领取养老保险待遇需两个条件:必须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缴费年限必须满 15 年及其以上。

2、医疗保险:单位缴6%个人缴2% 。从参保缴费之日起,满 6 个月后才能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3、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率分为 0.6%—3.6%共 8 个档次,社保经办机构按照单位所属行业特点核定费率。

4、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生育保险费率为 0.3%,如果男职工参加了生育保险,妻子没有参保,在生育时也能享受一定的生育津贴。

5、失业保险:单位缴0.6%个人缴0.4%,失业保险必须在缴满一年后才能享受,一般为交一年领 2个月,交 2 年领 4 个月,但享受的最高时限不能超过 24 个月。

6、住房公积金:单位与个人缴费同等匹配 。住房公积金必须连续正常缴满 6 个月才能申请使用,有两个用途:一是可用于购房或装修等申请贷款,二是可以直接提取账户上的现金。

7、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人员可参加四个险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补充:

以上就是“信用管家”整理的五险一金的缴纳比例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推荐阅读:
微信搜索: 微信搜索【成都生活猫】公众号,关注后对话框回复关键词【交通】, 即可获取相关办理信息,如有最新的政策信息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在此更新。还有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指南、每日成都热点资讯等你解锁!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反馈
内容过时 未解决问题 文章侵权 排版错乱 内容有误 其他错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