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7日
关注微信
微信关注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二维码

扫二维码访问,或在手机浏览器中输入:
www.cdhao.com

返回
详情
当前位置:成都号 > 成都落户资讯 >成都市艺为 成都艺+教育

成都市艺为 成都艺+教育

来源:成都号 2023.04.07 23:06:14 阅读:16次

成都艺术学院是几本

成都艺术学院是二本。成都艺术学院指的是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学校始建于1999年,时名为成都艺术职业学院,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职业大学,校名暂定为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本科),2019年学校更名为成都艺术职业大学。(自2017年开始,四川高考本科二批、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招生。)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民办普通本科职业大学,系民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由四川省统筹管理。

上世纪80年代,川剧艺术为学校创办者余开源和老一辈革命家之间搭建了桥梁,为实现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同志“办一所艺术大学,把艺术还给人民”的嘱托,余开源在1999年成立了四川开元艺术学院。其后,又分别与四川美术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建立了四川美术学院成都分院、四川师范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开展全日制普通本、专科艺术人才培养。2002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组建全日制普通学历教育的成都艺术职业学院;2018年12月18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暂定名为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本科);2019年5月27日,教育部下文批复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本科)正式更名为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历经近20年的开拓奋进,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以设计艺术类专业为主体的艺术院校,为社会培养了近3万名艺术类为主的高层次技能人才,被誉为西部地区应用型设计师的摇篮。

关于张的历史文化

张姓

基本来源

张姓的来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

根据中国科学院提供的资料,汇编的《河南·大姓的故乡》地图显示:当前使用频率最高的100个大姓中,有73个源于河南。

其中张姓、姚姓源于濮阳。

根据1、 史实依据。

2、文物遗址。

3、族谱记载。

4 依据当代研究成果.。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又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

”由上这两条史料的记载可看出,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

这一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张姓,因挥住在尹城国的青阳,亦即清阳,清阳在清河以南而得名(今河北清河县东),是为河北张氏。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

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

其中,以迁居韩国的张氏影响较大,历代都有入朝为官的。

韩国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后南迁宜阳(今河南宜阳县韩城),又迁阳翟(今河南禹州),最后迁至郑 (今河南新郑)。

赵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迁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最 后又迁邯郸(今属河北)。

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市)。

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世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后成为 大姓。

另有韩、姬等姓人士和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一些少数民族分支改姓张姓。

据公安部统计人口“张”这个姓氏排在全国第三位,有8750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

张氏祖庭

华夏张氏祖庭,坐落在张氏发源地的河北清河县,此处每年召开世界张氏肯亲大会,来自海内外的30多个国家的张氏子孙参加了2009年第四届世界张氏肯亲大会。

清河县张氏园区建设了一殿两园。

“一殿”,即中华张姓始祖挥公大殿(华夏张氏祖庭),总体规划构思源于原始的“明堂”意象,演绎上古祭祖建筑的“品”字形古风,规划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约90亩,加上外围紧密区绿化、广场、甬道等共计300

华夏张氏祖庭亩。

“两园”,即张氏文化生态园和世界张氏工业园。

张氏文化生态园,环绕挥公大殿周围,以现有1000多亩森林公园为基础,以“弓形”湖水和“生态”之林为总体框架,辐射周边近5000亩区域建设集生态、旅游、文化、休闲为一体的高品位文化生态园林。

世界张氏工业园,包括如今省级开发区羊绒园区西扩部分和张氏生态园在内,概念规划约30平方公里,计划整体招商,成片开发,最终打造成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张氏志士能人集聚创业的国际国内知名园区。

郡望堂号

郡望

魏晋以后区别居于不同地域之同姓者为“郡望”。

清河郡:汉时置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省清河县东南)。

此支张氏,世居武城,其开基始祖为汉留侯张良裔孙张歆。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治所在涿县(今属河北省)。

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空张皓之子张宇。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太原市西南)。

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张伟。

京兆郡: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御史大夫张汤。

敦煌郡:汉武帝从酒泉郡分置,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省敦煌县西)。

治河西走廊西端。

安定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 *** 自治区固原)。

东晋移至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北)。

这支张氏为西汉赵王张耳之后。

襄阳郡:汉始置襄阳县,东汉末始置襄阳郡。

治所在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

其后襄阳历为郡、州、道、府之治所。

此支张氏始祖为张安之。

洛阳郡:秦始终置县,东魏置郡。

汉、魏时治所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洛水北岸;隋、唐代移治汉城西十八里。

河东郡:秦时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

治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 、夏县一带。

始兴郡:三国吴由桂阳郡分置,治所在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南)。

治辖相当于今广东省连江、曲江、韶关一带。

冯翊郡:汉武帝置左冯翊,三国魏改为冯翊郡。

治所在临晋(今陕西省大荔)。

吴 郡:东汉末年分会稽郡置。

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治辖今江苏省长江以南一带。

平原郡:西汉初置,治所在平原(今平原县西南)。

治辖相当于今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

河间郡:原为战国时赵地。

汉高帝置郡。

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省献县东南)。

治辖在今河北省中部河间县一带。

中山郡:战国时为中山国,汉高帝置郡。

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

治辖相当于今河北省北部地区。

魏 郡:汉高帝初置。

相当于今河北省魏县,河南省浚县,山东省冠县之间地区。

治所在邺县(今河北省临漳西南)。

蜀 郡:战国时秦置,治所在成都(今属四川省)。

治辖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

武威郡:西汉置。

相当于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地区。

治所在武威(今甘肃省民勤县东北)。

犍为郡:西汉建元六年置。

属益州,在今四川省宜宾县西南。

治所在敝邑县(今贵州省遵义市西)。

沛 郡:汉高帝将泗水郡改为沛郡,东汉时改为沛国。

治所在相县(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

梁 郡:汉高帝置梁国,南朝宋改为梁郡。

相当于今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治所在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南)。

汲 郡:西晋泰始二年置,不久即废。

治所在汲县(今河南省汲县西南)。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

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北岸武陟县一带。

治所在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

高平郡:西晋泰始元年将原山阳郡改为高平郡,在今山东省巨野县一带。

治所在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南)。

上谷郡:战国燕设置,秦时治所在沮阳(今河北省怀来东南)。

堂号

1、清河堂:张姓得姓始祖张挥,字玉爵,号天禄,为黄帝之子或孙,“观弧制矢,赐姓张氏”,或“始制弓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或“性长弓矢,善张纲罗,世袭其职,因赐姓曰张”。

挥居于尹城国之清阳,清阳者,清河之南也,汉属清河郡、清河国。

后世张氏谱书有以尹城为郡望者,然多以清河为郡望,谱书常标以“清河堂”字样,以示永记先祖之地。

清河为极古老之河,战国时为齐、赵两国之界。

《水经注》载其源在河南北部,流至今河北威县以下始称清河。

东北流经清河县故城北、景县南,至东光西,略循今卫河、海河入海。

隋以后东光以下被导浚为永济渠(京杭大运河之一部),东北以上则渐废。

今清河县已无清河。

2、报本堂:广东省普宁市泥沟乡,是粤东地区一古老村落,置寨至今七百余春秋。

乡中有多姓集聚,现以张姓人口最为繁茂。

泥沟乡张氏先祖,张翠峰公,原居于福建道兴化府(莆田县)大菜园村,因避战乱,于元世祖至元22年(1285年),同携兄弟七人及妹翠娥来到潮州府,另创基业。

以张翠峰公为第一世,自以第四世为开始,辈序诗为:

继子乙大衍天清,腾光上国鸣珂声。

伯仲怡和咸济美,夔龙勋业动虞延。

张氏宗祠 张氏宗祠俗称老祠,位于老寨南门侧,建于明嘉靖庚辰年(1520年),距年近五百年,坐北朝南,格局严紧,材料简朴,讲求坚固。

雍正三年(1725年)张祖之玄孙御前特等侍卫张灿恭立匾额“报本堂”。

张氏宗祠设置龛几,奉祀翠峰公祖考妣及二世祖凤梧、凤雏、凤居之公考妣神位。

3、百忍堂:系唐高宗泰山封禅(665年)经濮阳过寿张(今濮阳市台前县)时,登门拜访张公艺(张良26代孙,生于577至676年,时八十八岁,前李世民在公艺门前小河马失前蹄遇难,公艺救至家中疗伤,世民未告真情。

贞观九年(635)世民亲书“义和广堂”金匾,差人送给公艺。

)。

据《资治通鉴》载:“寿张人张公艺九世同居,齐、隋、唐皆旌表其门,上过寿张,幸其宅,部所以能 共居之故,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

(其内容为: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妯娌不忍闹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上善之,赐以缣帛。

”唐高宗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旌表。

封公艺为醉乡侯,长子希达为司仪大夫,(寿张县志载)。

故张旭题诗曰:“张公书百忍,唐朝著勋名。

天 子躬亲问,旌表悬门庭。

洪都是故郡,清河脉长存。

儿孙须当记,族远诗为凭。

”尔后族人便以“百忍”为族徽。

此外,张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金鉴堂”、”、“正始堂”、“孝友堂”、“亲睦堂”、“冠英堂”、“燕贻堂”、“敦睦堂”、“宗岳堂”、“敬谊堂”、“源流堂”等。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一、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在哪里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地址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花源镇白云大道115号,该校是200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成都艺术职业学院,5月27日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

二、成都艺术职业学院介绍

上世纪80年代,川剧艺术为学校创办者余开源和老一辈革命家之间搭建了桥梁,为实现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同志“办一所艺术大学,把艺术还给人民”的嘱托,余开源在1999年成立了四川开元艺术学院。其后,又分别与四川美术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建立了四川美术学院成都分院、四川师范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开展全日制普通本、专科艺术人才培养。2002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组建全日制普通学历教育的成都艺术职业学院;2018年12月18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暂定名为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本科);5月27日,教育部下文批复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本科)正式更名为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历经近20年的开拓奋进,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以设计艺术类专业为主体的艺术院校,为社会培养了近3万名艺术类为主的高层次技能人才,被誉为西部地区应用型设计师的摇篮。

学校以“巴蜀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为长期发展的基本定位,以服务四川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目标为发展任务,立足成都、服务四川、辐射西南,面向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发展,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艺术素养的适应现代设计创意产业、城市化建设和现代高端服务业第一线需要的高层次职业技能型人才。

学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的重要指示,将艺术与生活和谐统一,让每一个学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一大批文化底蕴深厚、艺术造诣高的专家教授带领学生们畅游艺海,培育******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一批教授专家和非遗传承人领衔的师资队伍,是成艺不断发展的文化核心竞争力。建校初期,学校的创始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川剧”非遗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余开源就礼聘著名电影艺术家谢晋出任学院首任校长,先后还聘请了知名高等教育专家冉昌光教授、刁纯志教授担任学校执行校长。学校现有专任教师总数423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40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3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2%;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人数为132人,有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人。

学校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近年来,学校着力推进国内外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先后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共建“非遗”培训基地,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建“中国艺术研究院西部创作基地(西部分院)”。成艺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开阔的教育视野,国际化的教学模式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先后与英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相关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近几年,学校获得一批社科、教研成果奖,学生和指导老师在国家、省部级各种专业竞赛中捷报频传,奖级和数量在四川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艺术团是西部艺术院校中最为活跃的表演团队,先后参加了建国60周年献礼北京专场演出、2016年受调北京钓鱼台中国—欧盟教育部长论坛汇报演出。

2018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的“升格本科”评审,是全国首批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学校,2018年5月31日教育部公示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2018年12月18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暂定名为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本科),5月27日,教育部下文批复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本科)正式更名为成都艺术职业大学。首批设置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美术、舞蹈表演、音乐表演、播音与主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财务管理、工程造价10个本科专业。同时,继续开展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等43个专业与专业方向的高职专科人才培养。乘着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东风,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将向综合性艺术大学迈进。

学校将以主动对接四川“文化强省”战略,服务巴蜀文化传承与创新,设定中高端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发展方向。精准把握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西部文创中心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学校重点建设工程,提升办学实力,“夯实”学校转型发展基础。坚持“演学创一体化”“创意工作室”等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打造更多巴蜀特色艺术精品,扩大巴蜀文化影响力。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坚持走非营利性公益办学道路,努力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四川乃至全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为争创一流艺术高校谱写新的篇章!

关于杜甫草堂的小故事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为了躲避战乱,在成都的浣花溪边盖了一间茅草屋,终于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到了秋天的时候,刮了一阵大风,杜甫的茅屋居然被大风吹破了。屋顶上盖着的茅草被大风吹着乱飞,风很大,有些草被风卷得非常高,缠绕在了树枝上;有些草飘得很远,就落到了溪水里;还有一些一直飘到了河对岸。

这个时候,杜甫已经五十岁了,腿脚也不太好,他就走到河对岸去捡茅草,想拿回来重新修补一下房屋,可是一些小孩子就欺负他老了跑不动,抱着茅草飞快地钻进竹林里。杜甫拄着拐杖,追也追不上,喊也喊不住,气得他一直跺脚叹息。

这天晚上,风停了,可是由于屋顶破了一个大洞,风就呼呼地刮进来,冻得杜甫盖了很厚的棉被还是浑身发抖。不一会儿又下起了雨,屋顶就开始漏水了,滴答滴答,滴得屋子里到处都湿答答的,根本没法儿睡觉。杜甫就围着棉被坐了起来,写了一首很长的古诗,叫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后来,杜甫的茅屋终于在好朋友严武的帮助下修好了。杜甫的这个好朋友严武可是当时四川的大将军,杜甫当时逃难来到了成都,这所茅屋就是严武出资帮助他修建的。茅屋修好的第二年,严武就接到了皇帝的命令,要回长安。

杜甫非常舍不得这个帮助他的好朋友,就一直把他送出了成都很远很远。可是,严武刚刚离开成都,成都就发生了兵变,另外一个掌管军事的官员徐知道守在长安通往四川的剑阁,准备在成都称王。

杜甫一看,成都也发生了战乱,回不去了,便跑到了离成都不远的梓州,就是今天四川省三台县。他在梓州住了有一年多的时间,“安史之乱”才终于平息,严武重新回到了成都,杜甫也终于可以重新回到自己的浣花溪草堂。

扩展资料

唐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诗词赏析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

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又声音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

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的“广厦”既指遮风避雨的住房,也暗喻能使人们安定生活的开明的政治局面。诗人从当时个人的苦难遭遇中,推想到天下广大寒士正和他处在同样的命运之中,因此他在这里大声疾呼,希望普天下的寒士都能得到一个不为风雨所动的庇护所,安居乐业。

这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对当时的现实非常不满,“安得”两字,正好表明了在现实生活中这个美好愿望的难以实现。

四大美食之都是哪四个?

四大美食之都包括中国的成都、顺德、澳门、扬州,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中国美食城。成都的美食代表是川菜,顺德菜属粤菜中的广府菜系,澳门土生菜也称澳门式葡国菜,而扬州是淮扬菜的发源地。

四大美食之都是哪四个?

这里的四大美食之都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并不是国人自己以为的美食城。中国共有四个城市获得这一称号。分别是成都市(2010年),顺德区(2014年),澳门特别行政区(2017年)和扬州市(2019年)。

1、成都菜

川菜流派之一,川菜的重要组成,分属上河帮菜,又称成都官府菜。川菜做法讲究,口味麻辣居多,做法雅致讲究,品类繁多。

代表菜品:妻肺片、麻婆豆腐、水煮肉片、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

2、顺德菜

顺德菜属粤菜中的广府菜系,是广府粤菜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顺德菜的特点是:清、鲜、爽、嫩、滑。

代表菜品:大良双皮奶、姜撞奶、金榜牛乳、伦敦糕、焖大鳝、陈村粉和鸡仔饼等。

3、澳门菜

吸收融入了非洲、印度、东南亚地区、马六甲等地、中国广东的菜品烹调技术,其做法多样化,融合了国外的烹调技术,渐渐形成了澳门独特的美食。

代表菜品:葡式蛋挞、马介休、鲜虾浓汤、椰汁糕、水蟹粥、免治、甘薯蛋糕、猪扒包。

4、扬州菜(淮扬菜)

淮扬菜发源于扬州、淮安,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由于地处江河之边,所以淮扬菜多以江湖河鲜为原料,以顶尖烹艺为支撑,以本味本色为上乘,做出的菜品火候利用得宜,细致精美。

代表菜品:大煮干丝、三套鸭、清炖蟹粉狮子头、软兜长鱼、水晶肴肉、松鼠鳜鱼、梁溪脆鳝。

推荐阅读:
微信搜索: 微信搜索【成都生活猫】公众号,关注后对话框回复关键词【交通】, 即可获取相关办理信息,如有最新的政策信息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在此更新。还有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指南、每日成都热点资讯等你解锁!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反馈
内容过时 未解决问题 文章侵权 排版错乱 内容有误 其他错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