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生固氮微生物,就是自己就能活,共生固氮微生物就是要和别人互利共生才能活。固氮微生物都不需要氮源就能活,有氮气就行,生存环境没有多少不同,单自生的有厌氧的。你没书?书上选修课本介绍的非常明白。
没氮源,哪个都活不了

生物固氮是固氮微生物的一种特殊的生理功能,已知具固氮作用的微生物约近50个属,包括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即蓝藻),它们的生活方式、固氮作用类型有较大区别,但细胞内都具有固氮酶。不同固氮微生物的固氮酶均由钼铁蛋白和铁蛋白组成。固氮酶必须在厌氧条件下,即在低的氧化还原条件下才能催化反应。固氮作用过程十分复杂,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各种固氮微生物进行固氮作用的总反应可用以下简式表示:
根据固氮微生物与高等植物的关系,可分为自生固氮菌、共生固氮菌以及联合固氮菌。其所进行的固氮作用分别称为自生固氮,共生固氮或联合固氮。
另外,还有大豆等生物,跟也有固氮作用。 19世纪末化肥工业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日趋增大,再加上工业发展和军事上的迫切需要,使人工固氮在本世纪初成了世界性的重大研究课题。尽管不少化学家耗费了相当大的精力,但仍未掌握一种较理想的人工固氮方法。
1905年德国物理化学家、合成氨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赴美国考察,回国后也采用高压放电固氮,实验历时一年效果不尽人意。后来从法国化学家用高温、高压合成氨发生爆炸的消息中获得启示,他也毅然采用该法进行试验,表现了他的果断和勇气。在历经无数次失败后, 1909年7月2日哈伯在实验室采用600℃、 200个大气压和用金属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人工固氮成功,平衡后氨的浓度达到6%,首次取得突破,当年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总经理、工业化学家博施(Carl Bosch),参观了哈伯的实验室,确认他的方法成功、有效,决定扩大进行中间试验。此后哈伯提出了原料气循环使用的合理建议;博施也解决了从水煤气中获得氢气的问题。1910年建成新工艺流程的中试工厂。该公司的研究人员在化学家米塔斯(Mitas)的主持下,用2500种不同的催化剂经上万次试验,终于研制成功含有钾、铝氧化物作助催化剂的价廉易得的高效铁催化剂。1911年巴登公司在德国奥堡建成世界第一座日产30 吨合成氨的工厂。人称这种合成氨方法为“哈伯-博施法”,这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人工固氮技术的重大成就。是化工生产实现高温、高压、催化反应的第一个里程碑。合成氨的原料来自空气、煤和水,因此是最经济的人工固氮法,从而结束了人类完全依靠天然氮肥的历史,给世界农业发展带来了福音;为工业生产、军工需要的大量硝酸、炸药解决了原料问题)在化工生产上推动了高温、高压、催化剂等一系列的技术进步。合成氨的成功也为德国节省了巨额经费支出,哈伯、博施也一举成名。 作为合成氨工业的奠基人,哈伯也深受当时德国统治者的青睐,他数次被德皇威廉二世召见,委以重任。1911年他担任了威廉皇家物理化学和电化学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哈伯参与设计的多家合成氨工厂已在德国建成。当时唯有德国掌握垄断了合成氨技术,这也促成了德皇威廉二世的开战决心。威廉认为只要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氨和硝酸,德国的粮食和炸药供应就有保证:再全力阻扰敌国获得智利硝石就可以制限对方,德国就能获胜。外国首脑和军事专家也曾预测:由于含氨化合物的短缺,大战将在一年之内结束。不料德国合成氨的成功使其含氮化合物自给有余,从而延长了一次大战的时间,哈伯的成功也给平民百姓带来了灾难、战争和死亡,这大概是他料想不到的。
用无氮培养基筛选固氮微生物.
原理:农田的表层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含量比较多.将用表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无氮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自生固氮菌才能生长繁殖.用这种方法,可以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离开来.
植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把空气中的氮转变为植物可以吸收和利用的氨或其他含氮有机物。
生物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的过程,固氮生物都属于个体微小的原核生物。
所以,固氮生物又叫做固氮微生物。根据固氮微生物的固氮特点以及与植物的关系,可以将它们分为自生固氮微生物、共生固氮微生物和联合固氮微生物三类。
自生固氮微生物在土壤或培养基中生活时,可以自行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态氮,对植物没有依存关系。
共生固氮微生物只有和植物互利共生时,才能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态氮。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