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6日
关注微信
微信关注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二维码

扫二维码访问,或在手机浏览器中输入:
www.cdhao.com

返回
详情
当前位置:成都号 > 成都落户资讯 >休眠期 休眠期是什么意思

休眠期 休眠期是什么意思

来源:成都号 2023.04.09 11:08:16 阅读:16次

什么是休眠期?

芽或其他器官处于表现维持微弱生命活动暂时停止生长的时期。落叶果树在年生命周期中分为生长期和休眠期两个时期,休眠期是指秋季落叶至翌春萌芽间这段时期。常绿果树没有明显的休眠期,如遇干旱或低温等逆境可能被迫落叶休眠。果树树体进入休眠后,芽、茎尖、根尖和形成层等分生组织暂时停止活动,组织内的代谢降到很低的水平,仅维持其微弱的生命活动。果树的休眠是在系统发育中形成的,是一种对逆境相适应的特性。落叶果树的休眠期保证了树体在严寒冬季的生存。

休眠的方式

落叶果树的休眠期可分为自然休眠和被迫休眠两个时期。自然休眠是指即使给予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仍不能萌芽生长,而需要经过一定低温条件解除休眠后才能正常萌芽生长。自然休眠期要求的低温条件,一般以芽需要的低温量表示,即在0~7.2℃低温下需要的小时数。1974年,理查德逊(Ri-chardson)等提出了计算低温需要量的“犹他”(Vtah)模式,这模式是在2.5℃到9℃之间一个小时为低温需要量的一个单位;并认为接近0℃时的低温生理效应小,高于12℃则过于温暖,较高的温度还可能使解除休眠的过程逆转而在部分芽内呈现二次休眠的现象。不同果树种类自然休眠期需要的低温量不同,同一果树不同品种亦不同。例如,扁桃要求低温的时间短,在0~7℃低温下为200~500小时;桃为500~1200小时,苹果、梨较长,为900~1000小时。在自然生长条件下,多数果树在12月下旬至2月下旬结束自然休眠期。如果冬季低温不足,未能解除自然休眠的果树,将表现不萌芽、不开花或萌芽不整齐,叶片小,生长结果差等现象。了解不同树种、品种自然休眠期需要的低温量,对果树种类、品种区域化及引种有重要参考意义。被迫休眠是指由于不利外界环境条件(低温、干旱等)限制而暂时停止生长的现象,逆境消除即恢复生长。常绿果树的落叶休眠,落叶果树的根系休眠均为被迫休眠。落叶果树的芽在自然休眠结束后,往往由于周围温度过低而进入被迫休眠期。

休眠的生理基础

落叶果树休眠期间的代谢具有一系列的变化。树体在进入休眠后,光合作用基本停止,但仍维持微弱的呼吸与蒸腾作用,新陈代谢强度降低,以减少贮藏营养及水分的消耗。落叶果树芽的生长点在低温条件下,进行一系列的物质转化,组织内的酸碱值增加,增强了脂肪分解酶的活性,有利于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淀粉转化为糖,从而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随着细胞渗透压的提高使根压加大,促进了萌芽。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认为脱落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与休眠有联系,当树体进入休眠期前,随叶片及芽鳞片的老化,脱落酸显著积累而普遍增加,并与深休眠期密切相关,而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逐渐减少;反之,自然休眠在通过低温后的解除过程中,则脱落酸逐渐减少,而赤霉素、细胞分裂素逐渐增加。有些果树如桃、李、梅等产生的氰酸与苦杏仁苷,柑橘、葡萄生成的有机酸和生物碱等物质,对脱落酸起增效作用,从而有利于树体进入休眠。

影响休眠的因素

包括:①内因。果树的休眠期与原产地有关,原产温暖地区的树种,自然休眠要求的温度较高,时间较短;原产寒冷地区的树种,则要求温度低,时间长。同一树种的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的不同树龄,其休眠期不同。一般生长旺盛的幼树进入休眠期较晚,解除休眠也迟;同一株树上,一般花芽比叶芽进入休眠期早,小枝、细弱枝较大枝、骨干枝早,根颈进入休眠期最晚,而解除休眠最早;同一枝条上,皮层及木质部进入休眠期早,形成层最晚而解除休眠也最迟。②外因。短日照、低温、干旱是导致休眠的外因。大部分植物在短日照条件下生长受抑制而进入休眠,据对短日照的敏感程度不同可将果树分为三类,即反应敏感(20日以内短日照促进休眠的开始),如温州蜜柑、橙、樱桃、李、枇杷、鳄梨和木瓜等;反应中等(35日以内短日照促进休眠的开始),如Limonchella苹果;反应迟钝(35日以上短日照促进休眠的开始),如桃、枳、长山核桃等。此外,有极少数果树因短日照延迟休眠开始的,有费约果。温度对果树休眠的影响因树种而异,有的在高温下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有的受低温影响进入休眠。干旱和土壤缺水,导致组织缺水而减弱生理活性,促进休眠;反之,生长后期供氮供水过多,造成枝条旺长,延迟进入休眠。

对休眠的控制

包括:①促进休眠。对生长旺盛的幼树于生长后期控制灌水、少施氮肥,对柑橘和葡萄柚喷布1000ppm抑芽丹,用0.5%硫酸锌处理核桃树,均可促进休眠,减少冻害。②延长休眠。采用树干涂白,早春灌水,可以推迟开花期;葡萄于休眠期喷布硫酸铁,可以延迟萌芽;以避开早春霜冻为害。③打破休眠。用石灰氮处理葡萄,可使葡萄在休眠期对低温的需要量显著减少;乙醚、氯仿、乙基溴、氰酸等药剂处理果树,可以缩短休眠期;动植物油、矿物油和油乳剂,可促进开花、展叶;有利于果树在冬暖地区或设施栽培。

何为休眠期?

休眠期是花木的芽或其他器官暂时停止生长,仅维持微弱生命活动的时期,休眠是植物对逆境的一种适应策略,是在系统的长期发育中形成的。植株休眠的生理活性特征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即自然休眠和被迫休眠。

自然休眠又称内休眠、真休眠或生理休眠。它是指由内在因子确定的一种生长发育停滞。即使外部的环境条件适宜生长,芽仍然不能萌动,只有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自身逐渐发生生理生化变化,才可解除内休眠,正常萌芽生长。

被迫休眠也称外休眠,是由于不利的外界环境条件的胁迫而暂时停止生长的现象,逆境解除,即可再次恢复生长。如落叶花木的根系休眠。

此外,还有一类休眠称相关休眠或相互抑制,是指由于其他器官的存在使部分芽不能萌发生长,处于休眠状态,如由于顶端优势的作用而抑制侧芽萌发等。

与生长期相似,由于休眠期各种生命活动均相对处于停滞状态,对养分的需求极其微弱,一般不考虑营养物质的供应问题。而且,在进入自然休眠前植株本身养分的回流积蓄,完全可以支持植物体休眠期及萌动初期的营养消耗。但是休眠期间的营养贮备水平的高低对逆境的抵御能力有较大影响。因此,针对休眠的不同类型,调整施肥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营养贮备是安全度过休眠期的保证。

栽培管理上常采取多种措施对休眠期进行调控。

(1)促进休眠

对多年生幼龄花木或长势偏旺的花木需促其正常进入休眠,以利安全越冬或越夏。可在生长后期或休眠前限制浇水,少施氮肥,或利用生长抑制物质,抑制营养生长。

(2)推迟休眠

由于某些特殊的需要,如延长观赏期或改变花期的早晚可以用推迟休眠的方法,如夏季重修剪,多施氮肥,加强浇水,越夏植物降低温度等。

(3)延长休眠期

延长休眠期可以对花期进行适当调整,一则避开逆境伤害,二则延长花卉的观展。采用的方法有保持低温环境或高温条件,使用激素类物质等,也有研究者在休眠期喷布硫酸铁延长休眠期。

什么时候是休眠期?

休眠期是指动物、植物、电脑等因为习性或者工作时间太久而进行休息的时间。

植物体或其器官在发育的过程中,生长和代谢出现暂时停顿的时期。通常是由内部生理原因决定的,种子、茎、芽都可处于休眠状态。植物体或其器官具有一定的休眠期,是有其意义的,特别是生活在冷、热、干、湿季节性变化很大的气候条件下,能使植物体渡过不良环境。对于一些植物,如马铃薯、洋葱、大蒜,用人工方法,延长其休眠期,则有利于贮存。但种子的休眠期过长又会影响农业生产,因此需要用不同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以保证适时播种,不误农时。

休眠是动物适应环境,维持个体生存的一种独特生理过程。自然界的环境条件千变万化,有时这种变化是较为剧烈的,并有可能由此而引起食物或水的缺乏。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动物出现活动减弱,不食懒动,反射活动下降,处于昏睡状态的生理现象,这就是动物的休眠。处于休眠状态的动物呼吸和心率减慢,体温降低,基础代谢率下降,总之一切生命活动都降至最低限度,仅仅依靠体内贮存的物质来维持生命。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都有休眠现象,但两者的机制则截然不同。前者由于不具备体温调节能力,其体温只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当环境条件(尤其是温度)不适于其生理活动时,动物便被动地处于麻痹状态进入休眠,环境条件恢复正常前不会出眠。而鸟类和哺乳类(恒温动物)的休眠则是由于体温调节能力的完善而成为对环境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适应。

什么是种子休眠期(要具体讲解)

种子的休眠期是指一个种子群体休眠时间的长短。具体在测定某一品种的休眠期时,习惯上常以80%的种子能正常发芽作为通过休眠的标准。所以,休眠期就是指种子从收获起至发芽率达到80%所经历的时间。

推荐阅读:
微信搜索: 微信搜索【成都生活猫】公众号,关注后对话框回复关键词【交通】, 即可获取相关办理信息,如有最新的政策信息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在此更新。还有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指南、每日成都热点资讯等你解锁!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反馈
内容过时 未解决问题 文章侵权 排版错乱 内容有误 其他错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