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一:可购买质量较好的大棚膜覆盖,这样可以减小水珠发生的现象。
方法二:可把温室建成弧形以减少棚膜直接和铁丝接触,也可以减少水珠现象发生。
方法三:大棚膜上有水珠时,可适量进行喷洒豆面水或无滴剂,注意需在大棚膜上的水珠干后才可进行。
一、造成滴水的原因
1、因为大棚覆盖的无滴薄膜质量很差,导致蒸发的水分在薄膜内表面上不能以水膜的形式流下去,所以就形成了水珠下滴。
2、由于薄膜上的膜状水向下流动时,就会碰到铁丝、拱架等建筑材料,从而凝结水珠,导致滴水。
二、处理方法
1、我们需要购买质量好的无滴薄膜进行覆盖,这样能使棚内湿度小,减少滴水的现象发生,从而减少病害,少喷药,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2、为了防止棚膜直接与铁丝接触,可以把温室建成弧形就可以减少大量滴水现象。
3、把温室采光面建成弧形采光面,避免棚膜直接与铁丝接触,引起大量滴水现象。
4、如果棚膜上有很多水珠,可以适量喷洒无滴剂或豆面水。注意进行前需通风,等大棚薄膜上的水珠干了之后才能进行喷洒,每平米喷液150毫升左右,等水膜干后就可以封闭通风口,一般一个月左右滴水现象就会减少。
三、常用的大棚膜
1、聚氯乙烯(PVC)棚膜
优点:保温性较好、透光性较好、耐候性较好,很柔软且易造型,非常适合做为温室、大棚及中小拱棚的外覆盖材料。缺点:比一般薄膜比重大,增加了成本;低温下容易变硬、脆化,高温下容易软化、松弛;助剂析出后,膜面易吸尘,影响透光,残膜燃烧处理,还会产生氯气造成空气污染。
2、聚乙烯(PE)棚膜
优点:我国主要的农膜品种,质地很轻,柔软且易造型,透光性较好,没有毒性,适合做各种棚膜、地膜。缺点:耐候性及保温性比较差,不容易粘接,生产大棚薄膜时,要加入耐老化剂、无滴剂、保温剂等添加剂进行粘接,才能符合标准。
3、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棚膜
它是这几年用于农业上的一种新农膜材料。用其生产的农膜,保温性、透光性以及耐候性都比PVC或PE农膜要高。EVA农膜可以连续使用两年以上,不易老化变形,也方便回收,不会污染环境及土壤。
中阿撒可富水稻专用肥20/12/14≥46 低氯80x25=1吨,大概批发价¥4000,零售价¥160/一袋(80斤)

硝酸钾水溶肥的批发价格,20公斤每袋140元。
硝酸钾,是一种无机物,俗称火硝或土硝,是指钾的硝酸盐。为无色透明斜方晶体或菱形晶体或白色粉末,无臭、无毒,有咸味和清凉感。在空气中吸湿微小,不易结块,易溶于水,能溶于液氨和甘油,不溶于无水乙醇和乙醚。
硝酸钾是一种无氯氮钾复肥,具有高溶解性,其有效成分氮和钾均能迅速被作物吸收,无化学物质残留。用作肥料,宜施于蔬菜、水果和花卉,及一些氯敏感作物(如马铃薯、草莓、豆类、洋白菜、莴苣、花生、胡萝卜、洋葱、蓝莓、烟草、杏、柚子和鳄梨等)。
硝酸钾是强氧化剂,应储于阴凉干燥处,远离火种、热源。切忌与还原剂、酸类、易(可)燃物、金属粉末共储混运。
应用领域
用作分析试剂和氧化剂。
在食品工业用作发色剂,护色剂,抗微生物剂,防腐剂,如用于腌肉,在午餐肉中起防腐作用。
可用于机械热处理作淬火的盐浴。陶瓷工业用于制造瓷釉彩药。用作玻璃澄清剂。用于制造汽车灯玻壳、光学玻璃显像管玻壳等。医药工业用于生产青霉素钾盐,利福平等药物。用于制卷烟纸。用作催化剂。选矿剂。用作农作物和花卉的复合肥料。
硝酸钾也是我国允许使用的发色剂。它在肉制品中由于细菌作用而还原成亚硝酸钾而起护色和抑菌的作用。我国规定可用于肉类制品,最大使用量0.5g/kg,残留量不得超过0.03g/kg。
用于制造火柴、陶瓷釉药、肥料等。
工业硝酸钾还广泛应用于强化玻璃制作工艺。
硝酸钾在各种作物上的使用量
1、苹果:后期10至15公斤一次,用两次冲施。
2、葡萄:葡萄转色三分之一使用5公斤,一次,催红。
3、西瓜、甜瓜、冬瓜等:后期4至6公斤一次,或者2至3公斤两次。
4、香蕉:挂果期间5公斤一次,3至4次。
5、豆角、茄子、辣椒、番茄等果蔬类:3至5公斤,半个月一次。
6、土豆红薯等:后期5至10公斤,一次。
硝酸钾注意事项
1、用于水田土壤施用,不宜用于雨季土壤施用。
2、不能完全代替有机肥和NPK,在作物整个生长期要配合使用,在作物生长特定时期根据需要可单独施用或配合施用。
3、果菜每茬果采摘后尽快冲施。可以尽快恢复树势,使下一茬果及早成熟采收上市。
4、如果是一次性收获的果树(例如:柑橘,苹果,葡萄),在采收前30天,15天必须冲施。可使果实色泽鲜艳,皮色光润,存储期延长,卖价高。在果树膨大期也可结合冲施2次。
5、不可视作硫酸钾肥,误作纯钾施用,以免造成氮肥施用过量。
6、硝酸钾作基肥施用时不能与过磷酸钙、新鲜有机肥混合施用,避免造成氮素损失。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