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关注微信
微信关注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二维码

扫二维码访问,或在手机浏览器中输入:
www.cdhao.com

返回
详情
当前位置:成都号 > 成都落户资讯 >北宋成都市 成都在宋朝的地位

北宋成都市 成都在宋朝的地位

来源:成都号 2023.04.26 14:51:38 阅读:20次

求宋朝时期成都的人口

四川是宋代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公元965年北宋平蜀,川峡四路有五十三万户。元丰三年(1080年)达到一百七十九万户;崇宁元年(1102年)达一百九十八万户;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达二百六十六万户;淳熙二年(1175年)为二百五十八万户;嘉定十六年(1223年)为二百五十九万户。

两百多年间,川峡四路户数增长了五倍。这样众多的人口,在北宋前期占了宋朝总户数的百分之七,中期占百分之十,南宋时期则占了百分之二十以上,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地区。

其人口密度,成都府路在崇宁元年是每平方公里45人,嘉定十六年为每平方公里56人;潼川府路在嘉定十六年为每平方公里38人,都超过了当时全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集中之一的两浙路和江南西路,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

宋代四川丰富的人力资源,促进了四川的经济发展,成为向国家提供赋役的重要基础。

成都府的历史沿革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以蜀郡为唐玄宗幸蜀驻跸之地,升为成都府,建号南京,上元元年(760年)罢京号。治成都县、蜀县,乾元元年(758年)改蜀县为华阳县。唐设剑南西川节度使驻此。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成都、新都、郫县、温江、双流等市县地。

北宋初,仍于成都设立成都府,为西川路治所。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王小波、李顺在成都附近的青城起义,遂克成都,建立大蜀政权。当年五月,宋军攻陷成都,起义失败,成都府被降为益州。成都府路改为益州路,成都仍为治所。北宋嘉祐五年(公元1059年) ,益州再升格为成都府,益州路再改成都府路,治所照旧。

蒙古入蜀,改成都府为成都路,属四川行省。

明初,1371年(明太祖洪武四年)又改置成都府,属四川行省。1376年(洪武九年),四川行省改置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成都府属之。治成都县、华阳县。明代先后管辖:成都县、华阳县、双流县、郫县、温江县、新繁县、新都县、彭县、崇宁县、灌县、金堂县、仁寿县、井研县、资县、内江县、安县、蒙阳县等。

清代仍府治成都、华阳(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区)。下辖:成都(县治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区东南部)、华阳(县治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北部)、双流(今四川省双流县)、温江(今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新繁(县治在今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金堂(今四川省金堂县)、新都(县治在今四川省新都区)、郫(今四川省成都市郫县)、灌(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彭(县治在今四川省彭州市区)、崇宁(县治在今四川省郫县唐昌镇)、新津(今四川省新津县)、什邡(今四川省什邡市),共13县;崇庆(州治在今四川省崇州市区)、简(州治在今四川省简阳市区)、汉(州治在今四川省广汉市区)共3散州。

1913年废置。1928年设成都市,为四川省会。

成都是那个朝代修建的?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

金沙遗址

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3200年前。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最后的都邑。[13]

公元前316年,秦国先后兼并蜀国、巴国,并设置蜀郡于成都。秦张仪、司马错筑太城(府南城),次年,张仪在太城以西筑少城(府西城)。

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沿用至今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并造石人作测量都江堰水则,是中国最早水尺。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办学堂“文翁石室”。

秦末、汉初成都取代关中而称“天府”。

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置益州。王莽改益州为庸部,蜀郡为导江,治临邛。新朝地皇五年(24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又改益州为司隶,蜀郡为成都尹。东汉时仍为蜀郡。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从原广汉郡雒县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7.6万户,近40万人。

汉代成都是世界漆器工艺的中心和中国茶文化的诞生地。

成都在三国时期为蜀汉国都,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汉室宗亲刘备在军阀混战中崛起。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次年(221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蜀地蜀都称帝,延续了汉朝大统。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13]

晋武帝改蜀郡为成都国,不久恢复称呼。公元304年,李雄在成都建国“大成”,史称“成汉”。公元347年,成汉被东晋桓温所灭,历5主,共43年。

杜甫草堂

南朝宋、齐以后,益州及蜀郡的治地址都是成都,益州刺史治太城,成都内史治少城。公元348年至354年,东晋常璩编纂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华阳国志》。后周置益州总管府。隋朝开皇二年(582年),改为西南道行台。次年,复置总管府。大业初年(605年),府废,隋炀帝复改益州为蜀郡。

唐朝复为益州,武德初年(618年),置总管府。武德三年(620年),改为西南道行台。武德九年(626年),又改为都督府。龙朔二年(662年),升大都督府。天宝初年(742年),复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唐玄宗幸蜀驻跸,升成都府,作为南京,改成都守为尹。时又分剑南为东西两川,成都为西川节度使的治地。上元初年(760年),罢京,而成都府依然不变。

唐朝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城市之一(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诃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13] 唐代成都有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的雕版印刷术文物,成都的卞家《陀罗尼经咒》、西川过姓金刚经残页、成都樊赏家历残页为世界现存最早的一批印刷品。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政权,中国历史进入五代时期。王建割据“三川”,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王建励精图治,使蜀中经济文化发展繁荣。幼子王衍即位仅7年,925年后唐庄宗派郭崇韬伐蜀,前蜀后主王衍投降,前蜀亡。后唐任命孟知祥为西川节度副使,后唐衰败后,934年正月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同年秋病死,其三子孟昶16岁袭位,颇有作为,统治30年,后好大喜功,盲目出兵关中,增加百姓负担,导致国力衰微,965年为宋所灭。

后蜀后主孟昶亲笔书写了中国第一幅春联“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成都画家黄筌开创了中国工笔花鸟画派先河,雅好丹青的后蜀后主孟昶特创“翰林图画院”,成为中国最早的皇家画院。后蜀赵崇祚编辑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花间集》。

宋朝时期,成都经济异常发达,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以锦绣为例,花样由唐时的10多种发展到宋朝时期的40多种,能织出天马、流水飞鱼、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样,占全国各地上交总数的70%以上。唐宋之时,成都城东西南北都设有专门的蚕市、药市、花市灯会。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官府在成都设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储蓄银行“交子务”。

1082年前后,北宋名医唐慎微撰写了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典《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南宋宝佑五年(1257年),蒙元军攻占成都。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设成都路,为四川行省首府驻地。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明玉珍建立大夏国,改曰成都刺史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

明蜀王陵

明军攻灭明玉珍所建的大夏国政权,在成都设四川承宣布政司,其中成都为首府。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王府设在成都,今人称其为“皇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率军攻入成都,自立为帝,国号大西,称成都为西京。清军入川,四川汉人极力抵抗,战乱多年,人口大减。满清康熙年间,满清朝廷实施“湖广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渐恢复生气,并繁荣至今。清沿明制,设四川布政使司于成都。皇帝另简派四川总督、成都将军驻成都。清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国将领翼王石达开率兵入川,攻成都失败,清军诱俘之,在成都城内科甲巷将其凌迟处死。[13]

1911年6月,保路运动在成都发起,满清时期担任四川总督的赵尔丰因镇压民众而造成的“成都血案”引发民众起义,这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

的功绩。1911年11月27日,立宪党人蒲殿俊在成都宣布四川脱离清朝,成立大汉军政府并担任都督。1912年3月12日,成都之大汉军政府改为四川军政府,军政府驻成都,尹昌衡任都督。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北洋政府通令在成都设置西川道,领成都、华阳等31县;后废道复省,成都仍为四川省会。[13]

194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成都,成都成为川西行署区的驻地。1952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撤销各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后,在成都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

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市之一。

1994年5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第6次会议通过,将计划单列市确定为副省级市,成都加强了省级机构统筹规划和协调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全国15个副省级市之一。

北宋初年的成都,3次起义到底是因为什么

全师雄的兴国军

北宋初年,赵匡胤派王全斌率大军进攻后蜀,一路势如破竹,乘胜连拔20余寨,攻克利州,攻破绵州,进逼成都,后蜀主孟昶见大势已去,遣使奉表降。

王全斌这个人打仗挺厉害,可是治军却是不严,军队打进成都后,部将们纵兵掳掠,残杀降兵及平民,结果就导致了后蜀军民的兵变。

后蜀降军推举原蜀将全师雄为首领,号称“兴国军”,全师雄自称兴蜀大王,分兵占领灌口、新繁、青城、彭州等地,王全斌派兵征伐镇压,战斗不利,退守成都。

但毕竟大势所趋,巴蜀人心不思战,待到王全斌运筹帷幄,诸路大将共同出击,全师雄军多有解甲投诚,最终王全斌破全师雄于灌口寨,擒其党羽二千人。起义军沿沱江东行,全师雄身上的箭伤发炎感染,病死金堂,兴国军全盘覆灭。

全师雄的兴国军

北宋初年,赵匡胤派王全斌率大军进攻后蜀,一路势如破竹,乘胜连拔20余寨,攻克利州,攻破绵州,进逼成都,后蜀主孟昶见大势已去,遣使奉表降。

王全斌这个人打仗挺厉害,可是治军却是不严,军队打进成都后,部将们纵兵掳掠,残杀降兵及平民,结果就导致了后蜀军民的兵变。

后蜀降军推举原蜀将全师雄为首领,号称“兴国军”,全师雄自称兴蜀大王,分兵占领灌口、新繁、青城、彭州等地,王全斌派兵征伐镇压,战斗不利,退守成都。

但毕竟大势所趋,巴蜀人心不思战,待到王全斌运筹帷幄,诸路大将共同出击,全师雄军多有解甲投诚,最终王全斌破全师雄于灌口寨,擒其党羽二千人。起义军沿沱江东行,全师雄身上的箭伤发炎感染,病死金堂,兴国军全盘覆灭。

王均的化顺起义

北宋朝廷多半以为巴蜀人好欺负,除了在经济上大肆掠夺,派出来的官员也大多贪赃枉法,所以导致北宋建立的前头几十年,非常不安稳。全师雄、王小波后,又有王均的起义,那么这次起义又是因为什么呢?

王均本来是成都的神卫都虞候,是钤辖符昭寿的部属,也就是地方上的守卫驻军。估计当时符昭寿耀武扬威久了,搞得手下人都很不爽。而王均多半与下级军官们关系良好,所以戍卒赵延顺后来忍耐不了上级压迫,就率领众人杀死了符昭寿,直接把守军变成了叛军,并奉王均为头目。

王均率众占领成都,自立为“武威元皇帝”,国号大蜀,年号化顺,四处征伐,起义军多至十余万。王均也算是有勇有谋,当时北宋官军雷有终部打到成都城外,王均四埋伏兵,开城假作逃遁,雷有终军进城掳掠民财,部伍混乱,起义军伏兵四起,宋军不能出,大部被歼灭,雷有终坠城逃跑。如此看来,似乎北宋官军的战斗力并不够强,而且军队管理上来看,从北宋初年就乱成如此,后来的北宋羸弱,也就可以理解。

不过,王均不知道什么原因,自此而后并没有主动出击,导致成都成为孤岛,外面全部是北宋的部队,而后的多次阻击都遭到惨败,几个月后,雷有终卷土重来,乘起义军不备,夜间挖隧道入城,王均率起义军二万人突围而走,逃到自贡富顺时,寡不敌众,终至兵败,王均自缢身亡。

满意请采纳

成都是哪个朝代的首都

成都历史悠久,也是中国的古文化之都,具有“天府之国”的美称。那么成都是哪个朝代的首都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把成都定为首都的有以下朝代:

1、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

2、西汉末年,新朝地皇五年(公元24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

3、东汉末年,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次年(公元221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蜀地蜀都称帝,国号“蜀汉”。

4、公元304年,李雄在成都建国“大成”,史称“成汉”。

5、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政权,中国历史进入五代时期。王建割据“三川”,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6、公元934年正月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

7、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张献忠率军攻入成都,自立为帝,国号大西,称成都为西京。

成都的历史简介: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成都是中国城址未变、延续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于前311年),仅次于江苏的苏州(建于前514年)。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其他手工业如巢丝、织绸、煮盐、冶铁、兵器、金银器、漆器等手工业也很发达。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7.6万户,近40万人,成为全国六大都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洮、宛、成都)之一。“少城”为成都商业最发达的城区,那里商品堆积如山,商店、货摊栉比。此外,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扬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文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世界第一:始建于公元前250年左右,历时2000多年一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公元前61年在临邛开采深井天然气,用于制盐、煮饭和照明;成都的蜀锦,又称“锦绣缎”,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锦缎丝织品,东汉(公元25-220年)年间的足踏织锦机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到汉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成都成为了世界漆器工艺的中心和茶文化的诞生地;到唐代,成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雕版印刷术,成都的卞家《陀罗尼经咒》、西川过姓金刚经残页、成都樊赏家历残页为世界现存最早的一批印刷品、北宋(公元960-1126年)年间这里的商人联合发行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官府在这里设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储蓄银行“交子务”。

中国第一:公元前250年左右李冰造石人作测量都江堰水则,这是中国最早水尺;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这里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办学堂“文翁石室”;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时的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杨雄、王褒奠定了汉赋的基础;后蜀主孟昶(公元943-965年)亲笔书写了中国第一幅 春联 “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公元355年之前,常璩编纂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华阳国志》;后蜀人赵崇祚编辑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花间集》;公元1082年前后北宋名医唐慎微撰写了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典《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公元10世纪,成都画家黄筌开创了中国工笔花鸟画派先河,雅好丹青的后蜀主孟昶特创“翰林图画院”,成为中国最早的皇家画院;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早在汉代,成都的俳优百戏就很突出,在成都出土的汉代说唱俑,造型活泼,在中国同类文物中无出其右者。这是成都献给世界的珍贵礼物,也是成都文化的精华所在。

推荐阅读:
微信搜索: 微信搜索【成都生活猫】公众号,关注后对话框回复关键词【交通】, 即可获取相关办理信息,如有最新的政策信息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在此更新。还有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指南、每日成都热点资讯等你解锁!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反馈
内容过时 未解决问题 文章侵权 排版错乱 内容有误 其他错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