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女孩赵某因是新冠病毒确诊者而上了热搜,这件事背后是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的恶意猜测和诋毁,也让人们意识到网暴的普遍存在性和可怕性。好在这名女孩比较乐观,她在12月9日发动态表示,收获了很多医护人员的关心和鼓励,也感受到了很多陌生人的关心,她表示了自己的感谢,同时她说自己也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会好好生活下去。
该如何理性的评价赵某的个人行为呢?
在赵某确诊后,有网友扒出了她的个人信息和行动轨迹,详细地公布到了网上,随后网上的谩骂声一片,很多人对她的私生活指指点点,觉得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不应该经常出入夜店这种场合。由于网络舆论的力量太过强大,赵某不堪重压,发声解释,她表示自己出入夜店是为了工作,而这都是在她和家人确诊前的行动,如果她知道自己感染的话,是不会出门的。
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政府通常会第一时间要求他们在家接受隔离治疗,所以说可以排除这个女孩在恶意传播病毒这种猜测。大家对于这种情况还是要理性地对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生活,这是个人的隐私,谁都没有权利对他人的生活指指点点。而对这名女孩的个人信息进行恶意公开的人,也将面临法律的惩罚。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我们不能只看事情的表象,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他人。
这些网暴者的害怕心情可以理解,他们很还害怕疫情的扩散,害怕增加排查的难度,因此向女孩口吐芬芳,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但是这样做又能有什么好处呢?反而给社会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
12月6日,成都市郫都区确诊两例新冠阳性患者,为一对夫妻。
今天,这两名患者的孙女赵某也被诊断出呈阳性。赵某确诊的消息发出后,当地防疫部门及时在网上公布了该患者14日内的主要活动场所,其中包含多家餐馆、酒吧,范围涵盖成华、郫都两区。
一并公布的信息显示,赵某年仅20岁,还没有固定职业。年纪轻轻就频繁出入酒吧,这一情形引起了网民们的热议,而此后事情开始向另一个方向发展,互联网上接连出现赵某的身份证号、真实姓名及具体住址等个人隐私信息,赵某本人也遭受了极大程度的网络暴力。
此外,还有多名女性遭到“误伤”,个人信息受到不同程度泄露。目前,成都警方称已介入调查,但结果仍有待公布。
针对后续发展,网上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特别时期应该特别对待,虽然赵某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但其在接触确诊的祖父母后仍然流连多地,“被人肉”是应得的惩罚,有助于警示后人,而且现在疫情防护仍然是第一位,尊重隐私再大也不能大过防疫。有的人则认为,即使是在特殊时期也不应该放松对个人隐私的保护,防疫不应成为实施不法行为的幌子。
、
我国的抗疫活动已经持续将近一年,在这一年中,抗疫优先于保护公民其他权利的情况的确并不少见,比如为了防止人员流动而限制小区居民行动自由、为了提醒民众注意而公布患者活动轨迹等。在这些例子中,公民的个人自由、个人隐私都给防疫要求让了位,“特别时期特别对待”是具有正当性的。
但是在赵某这个案件中,存在着很多和上面不同的情节。合法的情况是由防疫主管部门来公布患者个人信息,而不是网友匿名“人肉”;公布的隐私程度也应该保持在必要限度,而不是大到教育经历、小到身份证号统统曝光。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合法公布信息的背后有法规支持,且内容克制,虽然也造成公民个人隐私的散布,但并没有给当事人带来太大损害。而以“支持防疫”为名进行的人肉搜索活动则是不折不扣的违法行为,擅自披露赵某个人隐私的网友既没有得到当事人许可、也没有对披露范围进行限定。
结果,赵某的照片、朋友圈信息及身份证号等隐私信息都被公之于众,这些信息除了给网友增加谈资外,没有任何帮助抗疫的作用,而赵某本人也遭受了大量网络攻击。即使是在疫情期间,这样的“人肉”也没有任何的正当性。
更有人认为,“人肉”患者虽然有违法嫌疑,但能够对不注重防疫的人群施以惩戒,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应该追究法律责任。首先我们要摆正认知,罹患新冠肺炎不论是在道德上还是在法律上都称不上恶,如果赵某明知自己患病,还为了感染他人多处活动,那么很可能构成了刑法上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自有刑法惩戒。如果不是这种情况,那么其本身就是疫情受害者,社会应当予以救济,而不是施以惩戒。
关于网络世界中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国家网信办于去年颁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迈出了重要一步。该规定就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及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三个群体都设置了不得散布个人隐私的规定,这表明,发布、转发个人隐私信息都有可能构成违法行为,本案中包括了初始信息的上传者、微博转载者及提供转载渠道的微博平台等。
《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如何承担侵权责任被规定在第十五条,需要根据造成的损害类型来具体确定。在
本案中,赵某受到了诸多方面的网络暴力,人们根据其活动轨迹及身份信息称呼其为“转场女王”,又因为年纪轻轻无固定职业,因此遭受了网民私德上的指责。这里也涉及了名誉上的污蔑,因此她可以主张“赔礼道歉”及“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成都确诊女孩遭网暴背后暴露了的问题就是信息泄露违法成本低,但是维权成本高。
从手段上来讲,违法者(泄露信息)非常便利。在类似事件中,没有特别明确构成刑事犯罪或行政处罚的情况下,只能是靠民事手段来维权。要么(受害者)跟平台协商,要么去向发布者维权,时间都很漫长。
《网络安全法》规定平台需要建立投诉、举报的渠道,但实际上,受害者向平台举报、要求删除时,渠道往往不够畅通。由于平台每天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很大,平台方往往采取机器自动处理的方式,较少有人工处理。在提交问题之后,受害者亦需要提交很多证明材料,程序繁琐,过程漫长,导致维权成本非常高。
扩展资料
成都确诊女孩遭网暴
近日,成都20岁新冠确诊女孩赵某一次又一次地被卷入舆论漩涡之中。她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遭泄露。同时,因其14天内的行动轨迹包括多家酒吧,部分网友对她的言语攻击不断,称她是“转场皇后”、“毒王”。
12月9日,赵某三次发声澄清,并向成都市民道歉。9日下午,成都警方通报一名男子因转发带有赵某个人信息的图片而被行政处罚。
随着网络的发展,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信息传播的速度就更快了,这是网络发达带来的好处。但是它也带来很多的坏处,比如网络发展也催生出很多的键盘侠,这些人喜欢躲在电脑后面,随意地攻击他人,不管事情对错,自己先不分青红皂白地骂上一顿,一吐为快,网民的网暴是一种不值得提倡的行为,因为它给当事人带来了太大的伤害。
成都确诊病例遭网暴,到底谁之过?
成都新冠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大家本应该关心疫情的状况,关心被感染者的身体状态,但是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很多网友的注意力并不在这上面,反而很热衷去研究确诊者的私生活。大家对于疫情的担心可以理解,谁都害怕被感染上。让人无法理解的是确诊病例赵某的详细个人信息竟然被公布到网上,包括她的姓名、现居地、身份证号、照片等信息。
而赵某的行动轨迹引来了网友们的不满,网友们戏称她为“夜店达人”,由于她的个人信息被暴露,赵某连续很多天都收到了陌生人的电话和短信,都是指责谩骂她的言语。
网暴到底应不应该提倡?
网暴是一种不值得被提倡的行为,对于确诊者赵某来说无端地遭受这么多的网友谩骂,显然是不公平的,本来作为确诊者来说,要面临疾病的威胁,心理已经很脆弱了,她需要的是大家对她的关心,而不是这么冷漠的态度。
网暴对人的精神摧毁力很大,很多遭受网暴的人,由于承受不住突如其来的压力,而做出极端事情的不在少数。比如自杀、报复社会等事件,所以提倡大家在没有搞清楚状况的时候,不要随意地去攻击他人。
整个2020年都笼罩在新冠肺炎的阴影下,如今已至年末,一些地区又有新冠病例出现。
成都一名20岁的新冠患者却遭到了许多网友的辱骂,只因为她的职业。
12月7日白天,成都市郫都区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患者卢某某为一名69岁女性,12月6日,因咳嗽、咳痰等症状,乘坐私家车前往郫都区人民医院就诊。
12月7日,经成都市疾控中心复核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新增病例公布
经过检查后,卢某某的丈夫及其孙女赵某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官方公布了两人14天的运动轨迹。
本是为了提示更多的人自查自检,没想到却令赵某遭遇了一场铺天盖地的网络暴力。
官方公布赵某14天内行动轨迹
据官方公布的行动轨迹可以看到,赵某近14天内主要停留的场所包括:中冶中央公园、嗨蓝调美甲店、小巷巷麻辣烫、海雾里小酒吧、playhouse酒吧、赫本酒吧等。
年轻女孩+酒吧,这两个词语的组合瞬间引起了部分网民的暴力狂欢。
“不是正经女孩”“活该”“该死”等等侮辱性的话语甚嚣尘上。
部分网友留言截图
12月8日,赵某的姓名、身份号码、住址等信息被有心人爆出,在网络上大范围流传。不少人给她打电话、发短信,言语恶毒,甚至有人扬言要“当面找到她,打她一顿”……
铺天盖地的恶意冲向这个20岁的女孩子,人们躲在网络背后用最恶毒的话语揣测攻击她。
赵某个人信息泄露截图
针对此事,央视几度发文,文中指出:面对疫情,我们的敌人应该是病毒,而不是患者。
也有一些网友坦言,患病后详细上报个人行程却遭到网暴,个人隐私得不到保障,可能会导致后续患者不敢或者不愿意如实上报个人行程。
今天上午,被羞辱攻击了一天的赵某通过某社交媒体发文。她说,自己对于奶奶患病并不知情,不然不可能出门。同时自己也是受害者,一晚上转四个酒吧是因为她本身就是酒吧气氛组和营销的,这是她的工作。
女孩发声截图
赵某澄清后,网友们纷纷谴责造谣以及散播赵某个人信息的人。
据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发布通报称:2020年12月7日23时许,王某(男,24岁)将一张内容涉及“成都疫情及赵某某身份信息、活动轨迹”的图片在自己的微博转发,严重侵犯他人隐私,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经公安机关调查,王某对散布泄露赵某某个人隐私的行为供认不讳,并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目前,王某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已被警方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病毒无疑是可怕的,更可怕的却是人心。
在这起事件中,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身为患者的赵某。在铺天盖地的谣言中,有两张被宣称为赵某照片的图片流传的最广,许多人用着这两张图攻击着女孩的长相和穿着。魔幻的是,这两张照片里的女孩,没有一个是赵某,其中一个甚至根本不在成都。
被造谣女孩澄清
本是病毒受害者的赵某被造谣辱骂,另外两个女孩更是莫名遭受无妄之灾。
疫情当前,大家精神紧张可以理解,却不能以侵害他人隐私为借口去宣泄情绪。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且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是我国宪法赋予个人的一项基本人格权利。
在网上冲浪时,要守好底线,不要逞口舌之快,伤害无辜的人。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天,马上就来迎来2021年了,但是新冠肺炎仍然还存在,特别是到了现在的冬季,是病毒的高危风险防控期间,我们一定不能够掉以轻心。最近,在四川成都市新增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随着这个事情的报道,相关部门对三位确诊患者进行了跟踪调查报道,其中有一位20岁的确诊女孩赵某引起舆论的高度关注,甚至是隐私都被有一些人侵犯。
网友纷纷指责女孩的不负责任,确诊之后还到处跑。
我们从图片上可以看见,女孩去过的地方非常之多,基本上的一个大体形状的走势是呈现五角星。横跨成都五个区,几乎走遍半个成都,这个女孩的行动轨迹受到网友的质疑,之后也有网友发声指责女孩。其实女孩表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了,我觉得她也是受伤者,我们要做的是保护她,而不是指责她。
确诊后,女孩的基本没有了隐私,还饱受舆论的压力。
在女孩确诊之后,女孩的信息似乎已经暴露在了大众的眼里,她经常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话,甚至收到一些言语攻击的短信,特别还有冒充自己发朋友圈的。关于冒充自己发圈的,她对此已经报了警。
“青蛙永远不会变成王子,灰姑娘的水晶鞋12点回准时消失。”其中,就有一条朋友圈截图在网络上广泛转发,引起关注。
我们要做的不是人肉她,而是要保护她。
本来疫情就是一件严正以待的事情,我觉得这些网络舆论和网络暴力不应该占用太多的资源。并且我们应该要保护受害人的隐私,而不是为了一时的愤怒,或者为了吸取流量而造假,这是不可取的。其实网友的这些行为已经在法律上构成了一定的犯罪。
网友在此基础上,擅自发布当事人其他个人信息,包括真实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照片等,就是典型的侵犯隐私权。对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的行为明显是违法的,如果造成严重后果,还可能涉嫌寻衅滋事罪。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