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
没有成都户口,如何在成都上小学和初中?
办理随迁子女入学
一、适用对象
来蓉居住就业人员和本市户籍跨行政区域居住就业人员随迁子女申请在成都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适用本通知。
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为一个区域,其它区(市)县分别作为一个区域。
二、申请条件
(一)积分申请
自申请当年的5月1日上溯12个月,申请人积分达15分及以上(其中"稳定职业指标"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得分不低于10分;"居住引导指标"拥有本市合法稳定住所,在该区域连续居住,得分不低于5分)但未入户的居住证持有人,其随迁子女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由居住证(地)所在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二)未办理积分申请
未办理居住证积分的成都市居住证持有人和本市户籍跨行政区域居住就业人员,其随迁子女在居住证(地)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申请人在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和四川省居住证(本市户籍只需提供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
2.与该区域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在该区域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含纳税或免于纳税相关证明);
3.自申请当年的5月1日上溯12个月,已在该区(市)县连续居住满一年(如申请人《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凭证》、房产证等);
4.自申请当年的5月1日上溯12个月,已在本市依法连续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满一年,且申请入学当月处于持续缴纳状态。
符合上述条件的由居住证持有人或本市户籍跨行政区域居住就业人员居住证(地)所在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三、申请时间
每年4月20日至5月20日
四、申请方式
申请人登陆"成都市随迁子女就学服务管理平台",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上传相关资料,提交入学申请。
(一)申请人在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
(二)申请人及其子女同一户籍的户口簿或其他能够证明其法定监护关系的相关材料(如《医学出生证明》等);
(三)就业务工人员需提交与该区域用人单位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
五、审核办理
(一)网上审核
5月份的工作日,区(市)县街道办事处或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通过"成都市随迁子女就学服务管理平台",在网上对申请人上传资料、联网资料进行审核,包括:
1.申请人在有效期内的《四川省居住证》及积分信息。
2.截止申请当年5月1日前,申请人已在该区(市)县连续居住满一年的相关材料(如申请人《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凭证》、房产证等)。
3.申请人在该区域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
4.申请人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情况。
(二)结果告知
区(市)县街道办事处或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审核后,通过"成都市随迁子女就学服务管理平台"发布审核结果通知。
1.对未通过审核的,通知申请人到现场补足相关材料。
2.对通过审核的,向申请人发放《成都市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电子通知书》(二维码);并于入学当年7月第三周的工作日内,通过"成都市随迁子女就学服务管理平台",告知申请人子女就读学校安排情况。
(三)报到入学
通过审核的申请人子女根据学校安排,出具《成都市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电子通知书》(二维码)到安排的学校办理报到手续。
六、其他
(一)随迁子女就学申请每学年集中受理一次。除申请小学一年级入学外,须提交原就读学校签章的学籍信息。
(二)已享受政策统一安排就学的随迁子女小升初时,须按上述规定重新提交申请;已享受政策统一安排就学的随迁子女在同一区域、同一学段内不得申请转学。
(三)部分区域公办教育资源紧缺的,可统筹安排进入区(市)县政府委托的民办中小学就读。
(四)在入学安排过程中,发现提供虚假信息、证件和其他材料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五)成都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做好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加强随迁子女就学政策宣传解读,积极稳妥做好区域内随迁子女入学工作。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5年。
可以。户口不在本地能上初中,根据《教育法》,成都户口的孩子在宣汉依法享有平等入学的权利,对于符合入学条件的,应当提供入学机会。成都,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小升初择校很重要,小升初跨区择校控制严格,但是并不是所有学校都不能跨区,民办校,寄宿校和早培类学校等依然可跨区招生,但是否跨区需要综合考量。
在初中以及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课业负担会比小学要大得多,如果因为路途远,早起晚归,来回要花在路上将近两个小时,既浪费时间也影响孩子的精力,孩子疲劳后的的学习效率会很低。所以名校当然好,但是如果离家路途很远,建议把学校的评价降低一个档次,相反,如果选择一个路途较近的学校,如果能把路途中的这些时间省下来,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帮助。
学校的中考成绩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所谓中考排名学校之间如果差个两三名,不能算是个很大的差距,据此判断学校的优良是很片面的。另外,将各个区县之间的中考成绩比较、排名,其实意义并不是很大,虽然中考是全市联考,但各区评分标准各不相同,而且高中学校往往会预留部分名额给本校学生直升高中,仅仅比较中考分数不能说明太多问题。整体而言,中考跨区不如考本区,尤其是初中直升高中容易。主要原因在于虽然中考一张卷子,可是各区评分标准不尽相同,导致分数会有差别;另一方面,各所高中一般会在考前签一些本校学生直升高中,像RDF每年会有近100名学生。剩下要招的名额由学校自己划定分数线,各个学校一般都有跨区生的名额限制,所以中考跨区会有难度。所以,如果在本区内一所成绩较好,但名气不是很大的学校(尤其是其中的实验班)学习,往往比跨区后回本区的可能性更大。
不可以
学籍都不可以挂靠的,都是转的,比如你现在的学籍在A学校,你打算到B学校学习你就要把学籍从A学校转到B学校。求采纳。
学籍是中国的一种特有制度,是指一个学生属于某学校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资格。教育部于2013年9月1日起建立了小中大学籍的信息管理系统。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