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是地税 地税局可以交社保吗

成都落户资讯 2023-05-31 22:52:13 阅读(13) 评论(0)

社会保险费是通过地税缴纳吗?

社保是在社保局办理,但是地税代扣费。

1、企业可以带营业执照、税务证到地税办理地税代扣业务。在今后缴费的过程中只要去地税缴费即可。

2、如果是个人,则需要去社保局咨询,因为不同地区缴费地点不同。有社保局直接收费,也有银行代收或地税代收。具体询问当地社保局。

拓展资料:

社会保险费指

对企业或雇主征收的一种费,具有税收的特征。缴纳人是企业及雇佣职工的小手工业者和私营商贩等。按缴纳人支付的工资总额计征,1983年企业的一般费率为30%,雇主的费率为23%。社会保险费是匈牙利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收入列入中央预算,主要用于职工退休金,支出不足部分由国家预算开支。

计算

社会保险必须根据各种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并按照给付标准事先估计的给付支出总额,求出被保险人所负担的一定比率,作为厘定保险费率的标准。而且,与商业保险不同,社会保险费率的计算,除风险因素外,还需要考虑更多的社会经济因素,求得公平合理的费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社会保险费

为什么社保要在地税里扣

在计算职工的个人所得税时,社保应由职工个人负担的部分,要在计算个税前扣除,也就是说:有职工自己承担的社保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地税部门为防止企业少交或不交个税,才要求买社保要到税务局里做登记,这个对于由企业和职工自己共同负担社保的有用,对于自己负担的就无所谓了!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个人负担部分-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2011年9月1日起执行7级超额累进税率:扣除数为3500元。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3%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10%1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20%5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25%10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30%27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35%55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45%13505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社保费怎么是去地税交的,不是去社保局交的吗

社保是在社保局办理,但是地税代扣费。

1、企业可以带营业执照、税务证到地税办理地税代扣业务。在今后缴费的过程中只要去地税缴费即可。

2、如果是个人,则需要去社保局咨询,因为不同地区缴费地点不同。有社保局直接收费,也有银行代收或地税代收。具体询问当地社保局。

扩展资料: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来源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方面:

(一)由参保人按其工资收入(无法确定工资收入的按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百分比缴纳的保险费;

(二)由参保人所在单位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缴纳的保险费;

(三)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财政补贴;

(四)社会保险基金的银行利息或投资回报及社会捐赠等。

社会保险基金主要包含五大类,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

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社会保险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应专款专用,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以任何形式侵占或者挪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保险费

社保是在地税还是国税申报的?金税盘是干嘛用的,

现在取消了国税和地税,统一为税务局。金税盘是开票、申报纳税的。

社保是在地税缴纳吗

社保是在社保局办理,但是地税代扣费。

1、企业可以带营业执照、税务证到地税办理地税代扣业务。在今后缴费的过程中只要去地税缴费即可。

2、如果是个人,则需要去社保局咨询,因为不同地区缴费地点不同。有社保局直接收费,也有银行代收或地税代收。具体询问当地社保局。

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是指国家为了预防和强制社会多数成员参加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损失的补偿,它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它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为什么社保费由地税

社会保险费在地税申报,金额和人员你是可以手工改动的,并不是自动生成的。但因为单位都是办理了三方协议的,所以都是由银行代扣款的。社保费虽然是由地税系统一起申报完成,但养老保险费不是税务代扣的,是社保直接扣的,钱是进了社保账户的。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