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卡怎么绑定家人使用
家庭成员与社保卡绑定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1、社会保险服务个人网页自助办理:在个人网页输入相关信息,自行绑定。
以下是具体操作:登陆个人网页——社保业务处理——医疗业务处理——个人账户家人共享——新绑定——输入社保电脑号、家庭身份证号和亲属——提交保存,即完成绑定。如果要绑定更多人,需要回收家庭成员的社保电脑号、身份证号和家庭关系。
2、各区社保分局医保窗口申请:在社保部门医保现金报销窗口刷卡,只需刷用户的社保卡,输入用户的社保卡号即可。
3、各定点医院医保办:在医院医保办(或社保),通过“网上医院”刷卡绑定,刷用户卡,输入用户社保卡号即可。
拓展资料:
1)社保卡具有广泛的功能。持卡人不仅可以用卡就医,实时结算医保个人账户,还可以办理养老保险事务;办理职务登记、失业登记手续;申请失业保险金;申请就业培训;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在线办理相关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社会保障卡采用国家统一标准,社会保障号码按照社会保险法有关规定采用公民号码。
2)从持卡人类型来看,社会保障卡可分为两类:发给城镇职工、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称为社会保障(个人)卡,发给用人单位的称为社会保障(雇主)卡。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侧重于社会保障(个人)卡的规划和规范,各地区的实际分布也多以个人卡为主。所以我们所说的社保卡就是指社保(个人)卡。
3)持卡人姓名、性别、公民号等基本信息记录在卡面和社保卡内。该卡识别持卡人的个人状态(就业、失业、退休等),可记录持卡人的社会保险缴费情况、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信息、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信息、职业资格和技能、就业经历、工伤、职业疾病、残疾程度等。
孩子的社保卡怎么绑定家长社保卡的
儿童社保绑定大人社保卡方法如下:
1、微信绑定,打开社保微信公众号,在在菜单栏种点击业务办理—个人业务办理—参保信息更改—医保账户家庭绑定,根据上面的指示输入正确的信息即可绑定;
2、官网办理,登录深圳市社保服务网站,进入个人网上服务系统—社保业务办理—医疗业务办理—个人家庭账户共享—新增绑定,输入需要增加的社保卡号、身份证号,以及与亲属的关系,提交保存即可绑定;
3、社保中心办理,携带本人及绑定成员的社保卡、身份证等资料前往社保机构机构,可选择在窗口或自助服务终端机上进行办理;
4、定点医疗机构办理,持本人及家庭成员的身份证、社保卡到深圳市定点医院医保办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是由各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用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领域的集成电路(IC)卡。
社会保障卡作用十分广泛。持卡人不仅可以凭卡就医进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实时结算,还可以办理养老保险事务;办理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手续;申领失业保险金;申请参加就业培训;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和申领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在网上办理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第七条 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社会保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社会保险工作。
怎么绑定家人的社保
医保共济账户绑定可以从支付宝客户端、微信客户端和电脑客户端进行操作。首先需要设立共济的医保账号,再绑定家庭成员的信息,以便在购买药品时直接刷卡支付。
1、微信客户端绑定:打开手机微信APP,搜索你所在地区的微信社保公众号,点击【便民服务】选项,进入页面后,再点击【个人业务办理】,登录自己的医保账户,点击信息修改,最后点击【医保账户家庭绑定】就可以完成医保共济的操作。
2、电脑端绑定:从浏览器里搜索社保官网,点击进入【社会保险服务个人】网页,进入后点击【社保业务办理】,再点击【医疗业务办理】选项,最后点击【个人账户家庭共享】,把需要增加的家人信息输入提交并保存就可以完成绑定。
3、支付宝绑定:打开支付宝app,并在搜索里搜索所在地区的医保服务小程序,然后点击【家庭共济】,点击并完成承诺书阅读,进行开户处理,点击【添加家庭成员】,绑定家人的相关信息,录入后也就完成了医保共济的绑定。
拓展资料:
关于医保
1、医保共济的限制条件:一般而言,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家庭团结的实施意味着个人账户可以由本人、未成年子女、配偶和其他直系亲属使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医疗保险卡可以被其他人随意使用。刷卡和报销仍然需要自己享受,但在家庭成员相互绑定和授权后,多年的余额可以共享。实现与家庭成员共享医保个人账户,即家庭成员共同帮助,但每张医保卡最多只能绑定5个家庭。此外,这个家庭仅限于我们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岳父、岳父、岳母和其他亲属不包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