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正好有空,跟大家唠唠我前阵子捣鼓明白的一件事儿——这“城市的户口”到底叫个
事情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我侄子找工作,填表的时候遇到个“户口性质”栏,给他整不会了。跑来问我:“二叔,咱家这城市的户口,是填‘城市户口’还是‘城镇户口’?还是有别的叫法?”
他这一问,我当时也愣了一下。平时咱们都说“我是城里户口”,或者“他是农村户口”,好像约定俗成似的。但真要落到纸面上,叫个啥标准名,我还真有点拿不准了。
我开始琢磨这事儿
我寻思着,这得弄明白,不然以后自己或者家里其他人办事儿也可能卡在这儿。我第一反应就是翻箱倒柜找咱家的户口本。那老本子,有点年头了,边角都起毛了。
我记得以前好像看过,但具体写的印象模糊了。
找到户口本,我仔仔细细翻开,找到我那一页。上面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都有,然后我就盯着那个“户口性质”或者类似的栏目找。你猜怎么着?
- 我那本儿上,清清楚楚写着的是“非农业家庭户”或者就是“非农业户口”这几个字。
看到这儿,我心里大概有谱了。看来,至少在我那个年代办的户口本上,官方的区分方式是“农业”和“非农业”。
那“城市户口”和“城镇户口”又是咋回事?
我就接着琢磨,为啥平时大家又都说“城市户口”、“城镇户口”?
我想起来,以前听老一辈人讲过,计划经济那会儿,城里户口和农村户口差别可大了。城里人有商品粮供应,能分配工作啥的,农村户口就主要是种地。“非农业户口”基本上就等同于能在城里享受那些待遇的户口。
慢慢地,“城市户口”或者“城镇户口”就成了“非农业户口”的通俗叫法。
我又去问了问小区里几个老邻居,他们也说,以前就是这么分的,要么农业,要么非农业。非农业的,就是吃商品粮的,就是城里人。至于叫“城市”还是“城镇”,他们觉得没啥大区别,反正都不是“农业”就行。
我也顺手在网上(就是那种不带链接的纯信息浏览哈)扫了几眼,看到的说法也印证了我的想法:
- 现在的户籍改革,很多地方已经不再明确区分“农业”和“非农业”了,可能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 但在很多老户口本或者一些表格上,历史遗留的“非农业户口”这个标识还在。
- “城市户口”和“城镇户口”本质上都是指“非农业户口”这个大类,是大家习惯的说法。
搞明白了
绕了一圈,我总算是把这事儿捋清楚了。对我自己来说,最直接的实践就是翻看户口本,看到底写的是
实践下来发现,关键在于区分是不是“农业”户口。 只要不是“农业户口”,那不管是叫“城市户口”、“城镇户口”,还是户口本上写的“非农业户口”,基本上指的就是一回事儿——就是对应过去那种能在城镇工作生活的户口类型。
后来我告诉侄子,你看咱家户口本上写的如果写的是“非农业”,那一般填表就对应“城镇户口”或者“非农业户口”这个选项,具体看表格怎么要求的。如果表格很笼统,就写“城镇户口”或者“非农业户口”通常问题不大。要是现在新的户口本统一改成“居民户口”了,那就按最新的写。
这事儿就算弄明白了。你看,有时候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真要去较真儿、去实践一下,才能搞得透彻。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们也有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