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升初摇号政策如下:
2022年民办补录对象分成了两类:一是实行了电脑随机录取的民办学校,补录对象为已参加该校报名但未被该校录取的符合条件的学生。二是没有进行电脑随机录取的民办学校,补录对象为未被成都市民办学校录取的符合条件的学生。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参加民办摇号并且摇中了,但确认学位时放弃了民办学位的娃娃,也不能参加补录了哈!并且补录成功的娃娃就自动放弃公办学位了,只能读补录的民办学校。
以前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如果遇到超龄或者一些特殊情况,也许学校会要求你开具各种证明,家长只能线下跑来跑去非常麻烦。并且有些“高端”学校对于家长的收入和职务还有一定的要求,入学有门槛,不够简单便捷。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申请了随迁子女入学的成都市户籍的娃娃,就不能参加户籍地的划片随机录取(小摇号)了。并且如果是小学就申请了随迁子女入学的娃娃,小升初的时候居住地没有变,那也可以按照毕业的小学划片范围内升学;如果小升初时居住地变更了,或者才申请了随迁子女入学,那就是居住地统筹安排了。
2023上海小升初摇号: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采取“分类计划、分类报名、分类摇号、分类录取”。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强调不挑选生源,有教无类。
小升初摇号是根据孩子的户籍,通过随机派位的方式,给孩子分配户籍片区内所对应的摇号初中。摇号的原则是如果报名人数大于实际录取人数,则采用随机派位方法决定哪些孩子被录取,如果报名人数小于实际录取人数,则全部直接录取。
小升初是小学生升入初中生的简称。按照中国义务教育政策与相关法律法规,小学升入初中就读是不需要升学考试的,大多为免试就近入学,但是民办初中和部分公办重点初中依然举办小升初的升学选拔性考试。
小升初考试大体可以总结为两种主要形式,即笔试和面试。其中笔试考查主要是数学和语文两个科目般来说每科平均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现在主流“小升初”制度使小学六年级生的压力减少。大部分学生按照所在学区进入指定的公办初中。然而,这种制度强行的割裂了家长和学生对优质的教育资源的追求。某种程度上来说,制造了新的教育不公平。
小升初报名条件:
1、市区小学毕业生报名。市区小学毕业生报名由各毕业学校在各区报名点集体报名。
2、跨区报名者,在毕业学校填写《就近入学报名登记表》,经毕业学校、所在区中招办和接收区中招办签署意见后办理报名手续。
3、外地干部、职工随迁子女和在外地借读的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小学毕业生,由本人或家长携带有关证件直接到家庭住址所在区报名点报名。
4、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同住子女报名。非本市市区常住户口,借读的本市应届小学毕业生,如确需在市区初中借读,须持本市居住证。
2月22日,成都市教育局公布了2023年幼升小和小升初的入学政策(戳此查看)和往年相比,2023年的政策变化幅度并不大,大的方向依旧是公办、民办学校实行同步招生、公办实行按户籍划片入学、民办学校实行100%摇号,自愿选择一所参与报名摇号。
跟去年政策相比,今年最大的变化应该算是随迁子女政策。
我们关注到,随迁子女的入学条件(社保、居住证、工作证明等)年限由原来一年改为了半年,义务教育阶段政策的基本原则、入学方式等关键信息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依然是就近、免试入学,不允许民办跨区域招生,严格限制高年级转学等等。
入学“零证明”,也就是说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清理取消无谓证明材料,家长们办理也会更方便。
以往,外地孩子想在成都读书,最普遍常见的情况就是办理随迁,如果以材料申请的话,需要申请居住证,且满足社保满一年、在本区实际居住满一年的硬性条件。
跟往年相比而言,今年新发布的《2023年成都市随迁子女就学政策》发生了三大变化,也就是连续居住、缴纳社保只需要满半年;积分申请入学的分值要求由15分降低为10分;申请时间提早到4月1日—4月30日。
实际上,入学政策放宽并不是才提到的,成都市23个区(市)县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此前就已经相继发布,综合各个区(市)县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来看,核心一点就是降低了“随迁子女们”在成都读书的门槛。通俗来说,成都入学政策进一步放宽了,更加友好了。
对小升初家长们来说,采取单校和多校划片的公立入学方式其实并不会感到陌生,而对于幼升小的家长来说,锦江区攀成钢片区、高新区中和片区、青羊区金沙片区、青羊新城部分片区及天府新区都已经实行幼升小多校划片,后续不排除其他热门学区也会选择单校及多校划片的方式。
与小升初有所不同,幼升小阶段的多校划片,算是给了家长极大的自主选择权。例如,锦江区攀成钢片区,2022年家长可以先选择进行意向登记,如果意向登记的学校人数没有超过该学校的招生计划人数,则可以全部入读该意向学校。如果超过该学校的招生计划人数,则通过摇号确认入学名单。
实际上,从2022年开始,民办学校就开始增加面向本区招生名额,减少市内及其他的招生名额。我们从2022年民办初中的招生计划数据也可以看出,除极少数的民办学校外,其余大部分学校面向区内招生的比例大多超过了50%,目前这个比例只会高,不会低。
因此,建议想要上民办学校的家长,如果本区的民办学校较为优质,建议优先考虑报名本区的民办学校。如果想要报名其他民办学校,建议优先考虑面向市内招生名额较多的学校,这样会极大提升摇号的中奖几率。此外,还要给大家强调的是,从2020年开始,民办摇号仅能选择一所学校报名。2月22日,成都市教育局公布了2023年幼升小和小升初的入学政策(戳此查看)和往年相比,2023年的政策变化幅度并不大,大的方向依旧是公办、民办学校实行同步招生、公办实行按户籍划片入学、民办学校实行100%摇号,自愿选择一所参与报名摇号。
跟去年政策相比,今年最大的变化应该算是随迁子女政策。
我们关注到,随迁子女的入学条件(社保、居住证、工作证明等)年限由原来一年改为了半年,义务教育阶段政策的基本原则、入学方式等关键信息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依然是就近、免试入学,不允许民办跨区域招生,严格限制高年级转学等等。
入学“零证明”,也就是说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清理取消无谓证明材料,家长们办理也会更方便。
以往,外地孩子想在成都读书,最普遍常见的情况就是办理随迁,如果以材料申请的话,需要申请居住证,且满足社保满一年、在本区实际居住满一年的硬性条件。
跟往年相比而言,今年新发布的《2023年成都市随迁子女就学政策》发生了三大变化,也就是连续居住、缴纳社保只需要满半年;积分申请入学的分值要求由15分降低为10分;申请时间提早到4月1日—4月30日。
实际上,入学政策放宽并不是才提到的,成都市23个区(市)县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此前就已经相继发布,综合各个区(市)县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来看,核心一点就是降低了“随迁子女们”在成都读书的门槛。通俗来说,成都入学政策进一步放宽了,更加友好了。
对小升初家长们来说,采取单校和多校划片的公立入学方式其实并不会感到陌生,而对于幼升小的家长来说,锦江区攀成钢片区、高新区中和片区、青羊区金沙片区、青羊新城部分片区及天府新区都已经实行幼升小多校划片,后续不排除其他热门学区也会选择单校及多校划片的方式。
与小升初有所不同,幼升小阶段的多校划片,算是给了家长极大的自主选择权。例如,锦江区攀成钢片区,2022年家长可以先选择进行意向登记,如果意向登记的学校人数没有超过该学校的招生计划人数,则可以全部入读该意向学校。如果超过该学校的招生计划人数,则通过摇号确认入学名单。
实际上,从2022年开始,民办学校就开始增加面向本区招生名额,减少市内及其他的招生名额。我们从2022年民办初中的招生计划数据也可以看出,除极少数的民办学校外,其余大部分学校面向区内招生的比例大多超过了50%,目前这个比例只会高,不会低。
因此,建议想要上民办学校的家长,如果本区的民办学校较为优质,建议优先考虑报名本区的民办学校。如果想要报名其他民办学校,建议优先考虑面向市内招生名额较多的学校,这样会极大提升摇号的中奖几率。此外,还要给大家强调的是,从2020年开始,民办摇号仅能选择一所学校报名。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