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杭州、成都后,热点城市西安也对楼市调控政策进行了“松绑”。
11月19日,西安发布楼市新政,对限购政策进行了调整,包括放松购买首套二手房的条件,降低人才购房门槛,增加二孩及以上家庭购房套数,缩小限购区域范围等。
业内人士认为,西安新政着力点在二手房,有利于促进新市民住房需求实现,还能通过“卖一买一”带动住房消费升级。杭州、成都、西安等城市集聚的人口多,对全国楼市稳定的信号意义很强。
西安楼市调控“松绑”
11月19日,西安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关问题的通知》。
具体内容为:
一、从市外迁入本市且在住房限购区域无住房的居民家庭,落户西安市后即可在住房限购区域购买首套二手住房。
二、在住房限购区域无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持有本市《居住证》,且在购房之日前6个月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的,可购买1套二手住房。
三、经批准引进的各类人才,在西安市住房限购区域购买住房时无须提供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相关证明材料。
四、符合西安市购房资格的二孩及以上家庭,在住房限购区域内限购套数的基础上可新购1套住房。二孩及以上家庭购买的第3套住房为新建商品住房时,应列为“普通家庭”类别。
五、临潼区,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上林街道,沣西新城高桥街道、马王街道,高新区托管的非限购区域不再列入我市住房限购限售范围。
政策“松绑”四大变化
根据西安住建局对新政的解读,新政主要有四方面变化:
一是对购买首套二手住房的条件进行了“松绑”,即从市外迁入西安市户籍,且在限购区域无住房的居民家庭,购买首套二手住房时取消“须在购房前落户满1年”的要求。同时,在限购区域无住房的非西安市户籍居民家庭,购买首套二手住房的条件由“持有西安市《居住证》,且在购房之日前2年在西安市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调整为“持有西安市《居住证》,且在购房之日前6个月在西安市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
二是对人才购房条件进行“松绑”,经批准引进的各类人才购房,由于社保、个税已在人才认定过程中进行审查,在购房前不再要求提交社保或个税相关证明材料。
三是对二孩及以上居民家庭购房条件“松绑”,西安市户籍的二孩及以上居民家庭,住房限购套数由2套增加至3套,购买第3套住房时,须落户满3年;非西安市户籍的二孩及以上居民家庭,住房限购套数由1套增加为2套,购买第2套住房时,需持有西安市《居住证》,且在购房之日前2年在西安市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二孩及以上家庭在住房限购区域参加新建商品住房购房登记时,第1套、第2套以“刚需家庭”类别登记,第3套以“普通家庭”类别登记。
四是对住房限购范围进行了“松绑”,调整后的限购区域包括: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长安区、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不含上林街道)、高新区(不含托管的非限购区域)、经开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航天基地、国际港务区。
政策着力点在二手房
此次西安新政着力点在二手房方面,包括落户即可买一套二手房,或非户籍持居住证 半年社保可买一套二手房。
对此,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西安政策着力在二手房,一方面是因为目前二手房交易价格连续下行、且跌幅较大,交易周期长,导致换房需求受阻,新房交易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二手房价格下跌,削弱了新房交易。
李宇嘉认为,目前,类似西安等热点城市,换房需求占很大比重,换房需求能否顺畅,是市场是否良性循环的标志。一套二手房交易能带动2-3套连环单的交易,不仅能释放中小户型、中低价位为主的二手房供需,促进新市民住房需求实现,还能通过卖一买一带动住房消费升级,这是住房消费健康发展的标志。
另外,对于西安此次放宽人才购房门槛,李宇嘉认为,通过降低非户籍落户后购房或直接购房的门槛,有助于这些人群扎根西安,提高西安的城市中心地位。
此外,对于西安此次调整限购区域,李宇嘉认为,这是近期热点城市限购政策适当调整的一种方式,对于楼市降温快的区域,适当调整限购是一种较有效的模式,既不违背“房住不炒”,也释放纾困市场、稳定预期的信号。
李宇嘉进一步指出,杭州、成都、西安等城市集聚的人口多,对全国楼市稳定的信号意义很强,同时,考虑到稳楼市与“房住不炒”、“不以地产刺激经济”等顶层设计的结合,政策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二者有效结合,未来,政策将继续坚持“小步快跑”的模式,频率较高但每次政策力度不会太大。
临近年末,多个重点城市陆续“松绑”楼市限购。
12月9日,佛山市住建局印发《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通知》提出,自2022年12月10日起,在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南海区桂城街道、顺德区大良街道暂停实施住房限购政策,但须自商品房买卖合同网签备案之日起满3年方可上市交易。本次新政的发布,意味着佛山全域放开了限购。
12月8日,网传武汉市将调整限购政策,限购范围缩小至二环内,其他区域不再限购,此外非武汉户籍居民可先申请购房资格再补齐6个月个税和社保。不过,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调整仅限于第39届武汉房交会期间,即12月8日至31日,有效期22天。
12月6日,厦门市放开岛外限购政策:自2022年12月5日起,厦门市岛外限购政策调整为在厦门市实际工作和生活的非本市户籍无住房家庭和个人可在岛外限购1套住房。岛内限购政策不变,仍为过去4年连续缴纳3年社保或申报个税的非本市户籍家庭和个人,以及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才在岛内限购1套住房。
除上述城市外,近段时间以来,北京、西安、成都、天津、济南等地也已相继放宽或优化楼市限购政策,新一轮刺激楼市活跃度的政策浪潮或已开启。
如在11月份,继北京解除台湖、马驹桥部分地区商品房“双限购”之后,成都发布了优化区域限购的相关政策,将包括锦江区、青羊区等在内的12个区统一为一个住房限购区域,具备该区域内任一区购房资格的居民家庭以及具备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购房资格的居民家庭,均可在该限购区域内购买住房;同时,还允许非成都市户籍且无自有产权住房的居民家庭在成都东部新区、青白江区等区域内购买一套自住用房。紧随其后,西安也发布通知,解除远郊区域的限购政策,明确临潼区,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上林街道,沣西新城高桥街道、马王街道,高新区托管的非限购区域不再列入西安住房限购限售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12月9日午间,网上还传出一张“南京市产业集聚区购房资格”的购房证明,据悉,这张购房证明的名称为“南京市产业集聚区购房资格”,开具时间为“12月8日”,开具单位为“南京市房地产市场交易中心”。在特别提示里该证明提到“仅限于购买产业集聚区(建邺区江心洲生态科技岛、秦淮区南部新城、玄武区红山新城、鼓楼区幕府创新城)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上述列举的四处产业集聚区分别位于建邺区、秦淮区、玄武区和鼓楼区,刚好是南京目前仅剩的四处限购区域。相关媒体向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相关人士求证后得知,该购房证明属实。这意味着,南京的限购板块也出现了“松动”。
楼市景气度下滑
近期多地密集放松楼市限购的背后,或与当下楼市景气度下行不无关系。
克而瑞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佛山市商品房成交面积1261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725亿元,较2021年全年分别下降29.8%和32.4%。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佛山此次取消核心区域的限购,说明此类市区楼市交易也面临较大的压力,政策放松是为了稳定楼市。
再如武汉,据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数据,今年1-10月,武汉市新建商品房网签销售12.45万套,网签销售面积1396.4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4.03%;新建商品住房网签销售9.33万套,网签销售面积1052.23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2.96%;存量住房成交6.55万套,成交面积638.1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2.45%。截至10月末,已批准预售尚未网签的商品住房18.16万套,面积2109.64万平方米。从整体数据表现来看,武汉整体库存居高不下,流动性差。
厦门方面,今年1-11月,厦门岛内新建商品住宅成交规模同比下降34.6%,岛外同比降幅55%。其中,岛外部分区域市场调整压力较大,翔安区、集美区销售面积同比下降均超六成。价格上,11月厦门新建住宅价格环比连续2个月下跌,跌幅为0.01%;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跌0.05%,自9月份以来持续下跌。
克而瑞研究中心总经理林波表示,今年除几个一线城市成交仍保持一定热度外,武汉、南京等二线城市新房成交不理想,出现库存量增加的问题,去化难度有所加大。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当前商品房市场需求端比较疲弱,对于解决供给端保交楼、风险处置是不利的。要想让信贷、债券、股权等“三支箭”能够尽快落地,就必须让市场需求端保持一定的活跃度。而从南京、佛山、武汉等城市的近期政策举动来看,新一轮需求端的政策纾困已经开始。
需求端宽松政策或加速出台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雪认为,在市场信心不足,楼市成交动力偏低的背景下,多城适度放松楼市政策,其中不乏放松限购这类带动力较强的政策,以促进购房需求进一步释放,带动成交回升,是符合市场需要的;同时,二线城市本身具有一定韧性,产业基础相对完善,也是很多群体的定居选择地,在房地产市场处于修复阶段,放松限购政策的试探性也是较为必要的,可以有效判断政策是否可以进一步推进,是否能更好地实现政策的积极作用。
严跃进同时指出,政策放松或与1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向地方派出督导工作组,促进前期已出台政策措施切实落地的工作部署有关。当前督导组比较重视房地产市场信心提振的内容,各地也要把提振交易需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去抓,后续全国层面的购房政策放松也依然会出现。
成都市五城区拓展的入户条件:
在原有户口政策上拓展的有关人才引进、录用、招收、投靠方面的条件有:
一、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或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员(对比:调整前只有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人员);
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以及非成都市生源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优秀专科毕业生(对比:调整前是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
三、具有中级技术职务及以上任职资格或取得国家注册证书的中级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对比:调整前是高级人员);四、国外留学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学位,回国要求到成都市落户的人员(对比:调整前只是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人员);五、非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范围内的中国公民投靠户籍在成都市的配偶,在配偶户籍所在地连续居住满5年,且夫妻双方年满30周岁的可将户口迁入(对比:调整前是35周岁)。
此外,凡符合人才引进条件的人员,如不愿意将户口迁入该市,经本人申请,市公安局将配套发给《成都市引进人才专项居住证》作暂住人口登记。有效期内,持此专项居住登记证的人员在购车、子女就学、开办企业等方面享受成都市民同等待遇。此次户口政策调整中未涉及部分仍按原有关规定执行。
户籍新政
□现在,在成都中心城区、区(市)县城和建制镇建成区购买90m2以上的二手房并实际居住,在蓉工作并缴纳社保1年以上的也能入户。
□人才引进入户政策现在放宽到大专学历、中级职称或技师以上,并增加45周岁以下的年龄限制(特殊人才年龄可适当放宽)。
□现在,在成都暂住满3年,拥有合法固定住所,在蓉工作并缴纳社保3年以上的可入户成都。
□拥有成都户籍的农民,租用统一规划修建的出租房且在同一住房居住1年以上的可在租房地入户。
租房入户
仅针对本市农民
《细则》的出台意味着对我市原本的户口政策进行了相应调整,其中最让人关注的一点乃是“租房可以入户”的新规定,但这一规定对租房者也有具体要求。何建生表示,“租房可以入户”仅针对户籍在本市的农民,而且租用的是统一规划修建的出租房,且在同一住房居住时间1年以上的方可在租房地入户。
●《细则》摘录
我市行政区域内的户籍人口,在中心城区、区(市)县城、建制镇建成区通过购买、受赠、继承、修建等方式取得合法产权房屋并实际居住的,或在上述城镇连续租用统一规划修建的出租房(包括在城镇新型社区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修建的出租房和统一管理的农民出租房)且在同一住房居住1年以上的,可在实际居住地办理常住户口。
拥有合法产权房屋入户所需材料:入户人员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房屋产权证、亲属关系证明(户口簿不能反映亲属关系的提供,下同)、身份证标准照片1张(16周岁以上人员提供,下同)。
租房入户所需材料:入户人员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租住统一规划修建的出租房屋证明、同一地址的租房合同、亲属关系证明、身份证标准照片1张。
购房入户
二手房不再被“歧视”
何建生表示,这次对购房入户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过去购房入户中心城区只能是商品房,调整后二手房也能入户;过去购商品房,购房面积或金额其中一项符合条件可迁入,调整后的政策,无论商品房还是二手房,只有面积限制,统一为90平方米以上,无金额限制,而且需提供劳动管理部门认可的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以及社保部门出具的在我市连续缴纳社保1年以上的证明。
●《细则》摘录
在我市中心城区、区(市)县城和建制镇建成区购买商品房或二手房,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并实际居住,且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以及不间断缴纳社会保险1年以上的市外人员,可在实际居住地登记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
所需材料:入户申请表,入户人员户籍证明(或居民户口簿,下同),入户人员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入住证明,房屋产权证或经房管部门备案的购房合同、一次性缴款发票或按揭合同、连续6个月以上的按揭银行缴款凭据,市或区(市)县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入户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证明》。
投资入户
政策有三大调整
●《细则》摘录
在我市中心城区生产性投资200万元以上、在区(市)县城生产性投资100万元以上、在建制镇生产性投资50万元以上的市外人员,可在本人合法固定住所所在地登记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
所需材料:入户申请表、投资人身份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会计师事务所验资报告、入户人员户籍证明、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合法固定住所证明。
大专学历
也能入户中心城区
为了进一步吸引人才,《细则》在人才引进的入户政策上有所放宽。一是入户中心城区的学历和职称进行了适当放宽,原是具有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可入户,现在放宽到大专学历、中级职称或技师以上;二是增加了年龄限制,原学历、职称引进的人才无年龄限制,此次调整后年龄限制在45周岁以下,并在我市落实了工作的人员(特殊人才年龄可适当放宽)。
●《细则》摘录1
在我市中心城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中级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在郊区(市)县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初级技术职称或高级技工职业资格的,以及因经济建设需要引进的各类人才,年龄45周岁以下(特殊人才年龄可适当放宽)并在我市已落实工作单位的市外人员,可在本人产权房屋、单位集体户、亲友处办理本人入户。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按规定办理随迁或投靠。
所需材料:入户申请表,学历证明或职称(职业资格)证书,省、市、区(市)县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联系函,入户人员户籍证明,居民身份证,合法固定住所证明或入户地户口簿。
●《细则》摘录2
在我市落户的国内外大公司地区总部或销售中心、研发中心、金融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经有关部门认定,可申请设立集体户口,其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参加我市社会保险的工作人员可成建制入户。
所需材料:公司入户申请、单位入户人员花名册、市或区(市)县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入户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证明》、入户人员户籍证明、居民身份证、单位集体户口本或本单位集体宿舍房产证明。
暂住入户
需在成都工作三年
除了可以通过购房、投资、人才引进等途径办理入户手续之外,这次入户政策调整还增加和扩大了入户内容。何建生在解读《细则》时表示,在我市暂住满3年,拥有合法固定住所,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不间断缴纳社会保险3年以上的市外人员,可登记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
●《细则》摘录
在我市暂住满3年,拥有合法固定住所,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不间断缴纳社会保险3年以上的市外人员,可登记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
所需材料:入户申请表、IC卡暂住证(含居住证)、入户人员户籍证明、居民身份证、市或区(市)县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入户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证明》、亲属关系证明、合法固定住所证明。
户口转农村
我市实行严格控制
按照此次政策调整内容,入户中心城区堪称条条大路通成都;那么在本市农村拥有合法产权房屋的城镇居民,是否能将户口迁到农村地区?
对此何建生表示,此次市委、市政府《意见》中已明确规定,严格控制城镇人口和市外人员向我市农村迁移。除婚迁投靠外,我市的城镇人口、已征地农转非人员以及市外人员,不得向我市农村地区迁移。确因特殊情况迁入的,迁入后不得享受我市农村的各种待遇和征地补偿政策。
●《细则》摘录
婚迁所需材料:入户申请表、入户人员户籍证明和居民身份证、各区(市)县农业部门出具同意迁入农村地区证明、被投靠人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结婚证。
新闻链接
户籍政策的17个名词解释
1、农民
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未征地农转居”人员。
2、中心城区和郊区(市)县
中心城区是指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及高新区。
郊区(市)县是指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区、温江区、大邑县、邛崃市、郫县、崇州市、新津县、双流县、彭州市、金堂县、都江堰市、蒲江县。
3、区(市)县城
是指区(市)县党委、政府所在地。
4、建制镇
是指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命名的镇。
5、统一规划修建的房屋
特指在本市中心城区、区(市)县城、建制镇建成区内征用集体经济组织土地修建的,经房管部门颁发有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
6、房屋产权证
是指房管部门颁发的房屋所有权证书,或由各级区(市)县政府、区(市)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成都市村镇房屋所有权证》。
7、合法固定住所
是指对实际居住地的房屋拥有房屋所有权或单位住房使用权。包括购买的商品房、房改房、二手房、自建房等有合法房屋产权的房屋;没有产权证但已实际入住的按揭购房;职工租赁本单位自管公房;租赁房管部门直管公房。
对租赁的私房,一律不得纳入“合法固定住所”的范围。
8、住房证明
是指拥有合法固定住所的房屋产权证、房屋使用证、土地证、经房管部门备案的购房合同和交款凭证、公房租用证及单位分房证明并且经公安机关编制了门牌号的证明。
9、入住证明
由入户所在地派出所、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
10、生产性投资
是指《营业执照》中生产经营范围包含:生产、制造两大类。
11、劳动合同
是指与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用人单位签订的、并经劳动保障部门鉴证的劳动合同书。
12、不间断缴纳社会保险
是指外地的城镇居民在我市就业后,参加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含省社保经办机构),农民工参加综合保险,且缴纳时间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有间断。
13、亲属关系证明
是指结婚证、独生子女证、居民户口簿等证件以及公证书、裁决书等其他能证明亲属关系的法律文书。
14、未成年人
是指18周岁以下的人员(含18周岁以上的在校高中学生)。
15、学历证明
是指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具有举办学历教育资格的成人教育、普通高校、民办高校、自学考试、远程教育颁发的院校毕业证书;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毕业证书;省、市劳动保障部门批准的技工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以及国家认可的具有国民教育资格院校颁发的毕业证书。
16、职称(职业资格)证明
是指由政府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或科学技术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或职业资格证书。
17、无职业证明
是指失业证。
法律主观:
法律客观:
《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通知》(一)购房人具有拟购房所在区户籍(其中户籍迁入拟购房所在区未满24个月的,应在拟购房所在区稳定就业且连续缴纳社保12个月以上),或户籍不在拟购房所在区但在当地稳定就业且连续缴纳社保24个月以上。(二)本市户籍居民两人及以上家庭在全市范围内拥有1套以下(含1套)自有产权住房,或本市户籍居民成年单身家庭、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全市范围内无自有产权住房。
一、2022年海口人才落户需要什么条件?
我为大家总结一下,2022年5月份最新的海南海口人才落户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才,年龄在55周岁以下的,可以落户海口:
1、户口在省外,年龄在 55 周岁以下的,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才可办理落户。
2、户口在省外,年龄在 55 周岁以下的,教育部“985 工程”、“211 工程”,“双一流”高校可办理落
户。
3、户口在省外,年龄在 55 周岁以下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才可办理落户。
4、户口在省外,年龄在 55 周岁(含)以下的,上年度工资性收入达到 30 万元以上,且年缴纳个人所得
税达到 5 万元以上的人才可办理落户。
5、户口在省外,年龄在 55 周岁(含)以下的,拥有能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升级的重大科研成果,
在本省所聘企业以技术入股,入股估值不低于 150 万元、占股不低于注册资本 10%的)。
6、户口在省外,年龄在 55 周岁(含)以下的,在本省领办、创办企业,其产品符合本省 12 个重点产业
支持方向,并为所在企业的主要创办人,且个人实际出资不少于 150 万元(不含技术入股)的创业人才可办
理落户。
7、户口在省外,年龄在 55 周岁以下的,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可办理落户。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才,年龄在40周岁以下,且在海口领办、创办企业,或与海口各类用人单位签
订3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可选择在工作地或实际居住地申请落户:
第一种,40岁以下,全日制大专或者本科,需要与海口企业签订三年的劳动合同。并且,要有就业证明,或
者担任公司的法人才能落户海南。
就业证明必须提供。那这个就业证明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在劳动单位缴纳的个税、或者社保,来证明你在
海南就业了,你才能申请人才落户。
第二种,外国留学生政策,5月份之前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你40岁也好,30岁也好,50岁也好,还是60岁也好
,它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但是5月后调整为40岁,本科学历,并且也要与海南用人单位,就是海口的用人单位
签署3年的劳务合同,并且提供就业证明。
上述已经说了,我们就业证明就是你的个税和你的社保,来证明你在海南就业,你才能申请落户。
第三种,40岁以下中级职称和职业技能证落户。拥有中级职称可以在中固人事网可查旬的,也要与海南用人
单位签署3年的劳动合同。或者,你是公司的法人,并且提供就业证明。
就是所有的落户,都要提供你的就业证明,也就是说你的个税和你的社保,来证明你在海南就业。如果你是
评审的中级职称,你需要提供当时的评审表红头文件,并且与用人单位签署3年的劳动合同。或者,你是公
司的法人,一样要提供就业证明。
第四种,使用职业技能证落户,必须提供同工种二级技能证,或者三级技能证。
如果没有三级技能证,必须提供越级考试证明,或者你破格考试的证明。简单来说,你为什么越过三级,直
接考二级的证明材料。如果你只有一本二级技能书,没有越级或者破格考试,那证明你是无法落户的,这就
是以上四种比较常见的落户方式。
二、海南海口和三亚落户区别在哪?
落户在三亚和落户在海口,有一点点的小差别。
三亚落户:
落户在三亚,我们需要具备全日制本科以上的学历,或者是有中级职称,3年的劳动合同,年龄要求是40周
岁以下的。
如果985/211院校毕业的,或者是研究生、博士生以上的学历,或者说你具有高级职称,那么我们加上3年的
劳动合同,年龄要求在55周岁以下。
注意啦,落户在三亚,我们必须得本人带齐所有的资料来现场做落户办理。
海口落户:
落户在海口的话,我们需要具备全日制大专以上的学历;或者是有中级职称的,要再加上3年的劳动合同,3
个月的社保,年龄要求是40周岁以下。
像985/211院校毕业的博士生,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或者是具有高级职称的,需加上3的劳动合同,三个月的
社保,年龄要求在55周岁以下。
落户在海口,我们可以在网上申请,通过椰城警民通,填写个人资料,选择不见面审批,就可以落户啦。
跟大家说一下,落户需要准备的资料有哪些?需要身份证,户口本,一寸的照片,然后学信网打印出来的学
历认证报告,加上劳动合同,或者是我们担任法人的营业执照。资料准备齐全,就可以落户啦。
三、现在海口人才落户后可以直接买房吗?
我告诉大家个好消息,现在海口楼市松绑,不用交1年社保,人才落户就可以购房啦。
全国各大城市都已经放开限购了,儋州就是喊口号,海口这次是真敢干啊。
5月15日,海口市住建局、海口市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对人才购房、二套房首付、商品房转让等方面进行了政策调整。通知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我我整理了此次的文件的一些重点,给大家说一说:
第一,是落户我省的人才,购房可享受本地居民同等的待遇。
也就是取消了去年918的人才落户,还需要提供一年社保或者个税才可购房,还有,购买第二套住房时间需
要间隔3年。这两点都取消了,只要人才引进落户就能买海口的房。
第二,申请商业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但未结清原有住房贷款的,首付由原来的70%降至50%。
限售方式,由原来的取得房产证满5年,改为备案时间满5年。也就是说,之前要拿到房产证满5年才能交易
,现在备案时间满5年拿到产证就可以交易。
这点有点鸡肋。因为海南以后卖的都是现房,还有就是你现在买的二手房,也要满5年才能交易,貌似进来
容易出去难,这也不难理解,毕竟二手房的交易打得那点税,对地方来说那就是杯水车薪呐,不限你限啊。
第四,解除限价之前,海口可以说是一刀切啊,不管你拿的多少钱,房子品质如何,开发商的备案价都很难
逾越17300这道坎。这下好了,会结合区位、品质、配套等因素,合理的给到备案价,形成差别化的价格管
控。
说白了就是解除限价,这点我我认为,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放开的备案价,你买房的首付就降低了。
怎么说呢,由于之前的备案价在开发商认为太低了,于是加价销售,捆绑销售。我们的房子贷款,是按照备
案价来申请的,加价的部分并不在内,加上备案价的三成首付,100W首付,你在海口基本上买不到新房。
现在放开了,开发商也不用藏着躲着卖房了。对要买房的客户而言,首付降低了,买房更容易了。200万的
房,首付60万就可以买得到。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人才居住环境,海南对引进的人才(不含公务员、选调生)无偿赠与房产、
提供住房补贴或购房补贴:
大师级人才:
可在8年内免租金入住1套不超过200平方米(套内面积)的人才公寓房。全职工作满5年由政府无偿赠与80%
产权,满8年无偿赠与100%产权。
杰出人才:
可在8年内免租金入住1套不超过180平方米(套内面积)的人才公寓房。全职工作满5年由政府无偿赠与80%
产权,满8年无偿赠与100%产权。
领军人才:
可在8年内免租金入住1套不超过150平方米(套内面积)的人才公寓房。全职工作满5年由政府无偿赠与80%
产权,满8年无偿赠与100%产权。
50岁以下拔尖人才(急需紧缺的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可选择按5000元/月标准享受住房租赁补贴,补贴时间不超过36个月;或按6万元/年标准享受购房补贴,补
贴时间不超过3年。
50岁以下其他类高层次人才(含急需紧缺的技术技能人才,急需紧缺的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可选择按3000元/月标准享受住房租赁补贴,补贴时间不超过36个月;或按3.6万元/年标准享受购房补贴,
补贴时间不超过3年。
40岁以下全日制硕士毕业生及35岁以下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
可选择按2000元/月标准享受住房租赁补贴,补贴时间不超过36个月;或按2.4万元/年标准享受购房补贴,
补贴时间不超过3年。
35岁以下全日制本科毕业生:
可选择按1500元/月标准享受住房租赁补贴,补贴时间不超过36个月;或按1.8万元/年标准享受购房补贴,
补贴时间不超过3年。
我点评:这次海口在限购,限售,限贷,限价四个方面,从“全岛最严”变成了“全岛最松”。这对于很
多想要来海南工作或者创业的人才们,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有利于他们在海南落户安家,并且全身心地投
身到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当中。________
请问你是在青白江工作吗,户口是否迁到了现在的单位,如果你没有单位,而在这边买房,是准备常住这边还是其他什么的,具体的问过售楼人员了吗,区公安局也可以问问
叠加宏观经济下行、疫情反复、房企爆雷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寒意阵阵”。传统“金三银四”的房地产市场旺季,楼市的表现甚是惨淡。
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5月2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指出,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基础上,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房地产市场新一轮宽松周期中,“松绑”成为多地楼市调控的关键词。2022年以来,全国已有80多个城市出台了与房地产相关的优化政策,二季度房地产政策进一步呈现宽松趋势,如央行降低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购房补贴、放松落户限制以及限购、限售政策松绑等。
解码楼市“松绑”政策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是全球抗疫最成功的国家。但是,今年3月份开始疫情反复,中国受此影响较大。同时,中国经济从去年开始呈现下行趋势,在这个大背景下,想要扭转势头,需要花费很大力气。”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卢文曦接受《中国房地产金融》采访时表示。
房地产是经济中的核心一环,受经济下行与疫情反复影响,楼市数据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从销售端到信贷端呈现低迷现象。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数据,今年前4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397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4%。商品房销售额37789亿元,下降29.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2.2%。
从区域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销售(金额和面积)同比跌势均较1-3月份加大。其中,东部地区受疫情影响,销售降幅仅次于东北地区,但仍是拉动整体销售的主力军。1-4月份,东部地区共计销售15502万平方米,占全国销售面积近四成,但同比跌幅达到28%,而销售金额跌幅则超过三成。
从投资数据来看,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速为-2.7%,为今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其中1-4月份,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大幅下降46.5%,而房屋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同比分别下降了26.3%和11.9%。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连续4个月跌破荣枯线,4月份数值为95.89,较一季度继续下行。
根据机构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全国已有超100城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超200次。尤其4月以来,各地出台政策的节奏明显加快,4月有超70城出台政策百余次,明显高于1至3月,且政策进一步向优化限购、限贷、限售等方面延伸,城市向热点一二线、长三角等热点区域扩围。
从本轮调控政策的内容看,包括降低首付比例、发放购房补贴、放松落户限制,以及放宽限购、限贷、限售,和加大公积金购房支持力度、下调房贷利率等方式进行政策“松绑”等。
与过去政策“松绑”有所不同的是针对生育二胎、三胎家庭放开购房限制和增加补贴,提振住房消费。
第一类,降低首付比例,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向购房者下调首付比例,有助于降低买房人购房门槛。如佛山、驻马店、丽水将首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降为20%;石家庄、南宁、常州、银川、泰安等地降低二套首付比例至30%。
第二类,金融端政策改善,通过房贷利率下调、房贷额度增加、住房公积金首付比例、购房补贴等方式放宽。
5月15日,央行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对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
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利率下限允许进一步下调,这使得商业银行贷款的空间更大,有助于后续更好地促进房贷实际贷款利率的下调。
“房贷利率政策性下调,有助于引导房企积极推盘和销售,尤其是结合近期的房贷利率成本较低的优势,鼓励房企积极销售,充分带动房地产交易行情的活跃。也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购房者的成本,客观上可以进一步促进购房者购房压力的减少。”严跃进表示,一些市场交易行情疲软的城市,将基于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工具,积极开展更宽松的房贷政策。
5月20日,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超预期下调15个基点至4.45%后,全国各城市房贷利率随之下调。据不完整数据统计,截至发稿前,有超过20个城市最低可执行“首套4.25%、二套5.05%”的房贷利率。
此外,公积金贷款比例调整、额度调整也是金融端重要一环。如南宁将首套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从60万元提高至70万元,二套房从50万元提高到60万元;福州针对第二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将首付款比例从40%下调到30%。
第三类,针对二孩、三孩家庭出台购房支持政策。包括四川成都、福建福州、山东淄博、广东东莞等城市放宽多孩家庭购房数量限制及相关扶持政策。
成都多孩家庭可在现有限购套数基础上新购买1套住房,即成都市户籍二孩及以上家庭限购套数由2套增加为3套,非本市户籍二孩及以上家庭限购套数由1套增加为2套。
山东淄博对生育二孩、三孩家庭,分别以商品房买卖合同成交总价款1%、2%的标准给予补贴,最高分别不超过2万元、3万元。福州对于生育、抚养两个及以上未成年子女的职工家庭,首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在符合其他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条件下,其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按公式测算时另加10万元,且最高可贷额度由目前的双职工80万元、单职工50万元,调整为双职工按100万元、单职工按70万元执行。
第四类,放松落户条件,通过对户籍制度的调整,放宽户籍外人口落户条件,吸引外来人口安居置业。特别是面向新市民、外来务工者等特定群体提供支持,吸引人才安居落户,释放消费潜力。
山西太原在新一轮调控中,指出新市民、青年人来太原工作生活并购买首套新建商品住房的无需再提供落户、社保、纳税等相关证明。海南海口支持引进人才刚性住房需求,指出落户海南省的引进人才购买住房,自落户之日起享受本地居民同等待遇。
广东中山市出台政策,表示凡持有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非中山户籍人才,允许购买1套新建商品住房,2年内不得上市交易。
第五类,限购、限贷、限售政策的调整,这是具有风向标的,意味房地产全面放松的信号。
原有政策一般是限制购房者的买房资格,如通过调节二套房贷款比例来差别调节市场热度,还通过户籍政策、社保缴纳政策来限制购房人的资格。限贷政策主要是“贷款”资格问题,即认定首套房贷款的资格。限售政策是限制卖房人网签交易年限,从而调整二手房交易频次。
此次政策放松调整,通过调整认定首套房的资格、户籍制度、社保缴纳期限,包括取消“认贷又认房”,对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即调整以“认贷不认房”来判定是否符合首套房贷款资格问题。
3月1日,河南郑州市发布“18条楼市新政”,打响放松限购第一枪,首套房贷款结清,购买二套房按首套房贷款执行。同时,覆盖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改善住房市场供给、加大信贷融资支持等多个方向。此后,全国浙江衢州,福建福州、厦门等地在限购限贷限售层面陆续松绑,这标志着本轮房地产政策全面开始“松绑”。
“这一套‘组合拳’式的政策打下来,对市场而言肯定会有效果。”卢文曦表示,所有的政策出台以后,都需要市场来评估一下,短期内效果可能不会太明显,但到今年三季度末四季度时,会看到市场的拐点。
楼市松绑转向:超过26座省会城市出台新政
郑州作为省会城市中第一个进行楼市“松绑”,宣告此轮调控从三四线转向二线及新一线城市,其中省会城市成为当前楼市宽松的“主力军”。
4月11日、21日,5月9日,苏州调整楼市相关政策,二手房限售期从5年调整为3年,新房限售从3年调整为2年、非苏州本市户籍居民连续缴纳6个月社保(个税)即可购房、非限购区域购房不计入家庭限购套数等内容。非苏州本市户籍居民连续缴纳6个月社保即可购房,大大降低了外地在苏就业人群的购房门槛。同时认定的人才家庭可享受本市户籍购房资格,更好地满足人才在苏州安家置业的需求。
“苏州此次政策宽松进一步说明当前政策面以放松为主,意味着从二线城市开始进入到新一线城市。”严跃进表示,政策“松绑”的最大意义是,政策覆盖面不断增强,意味一线城市或强二线城市迎来“松绑”动作。
《中国房地产金融》统计,截至5月底,至少有郑州、南昌、福州、武汉、成都、西安、南京、天津、哈尔滨、兰州、石家庄、银川、贵阳、昆明、沈阳、南宁、合肥、长春、长沙、广州、海口、杭州、太原、重庆、济南、上海等26座省会城市打开政策工具箱出台房地产新政。
4月9日至5月13日,南京先后六次“松绑”楼市政策。4月9日,溧水率先放松限购,宣布非本地户籍可凭身份证直接开具首套房购房证明,无需社保或个税证明。5月13日,松绑限售政策,由取得不动产证满3年方可交易,调整为自合同备案之日起满3年,让很多属于限售期之内的房屋提前上市。5月13日,限购松绑,二孩以上多孩家庭增加一套购房资格。5月30日,限购政策再松绑,开出购房证明的外地户籍家庭可以购买2套房。此外,区域放开限购,除了鼓楼、秦淮、玄武、建邺四区之外,其他区全部划入非限购区(在非限购区内南京户籍购房套数不限)。
5月16日、31日,成都半个月内两次发布房地产新政放松楼市,居民拟在市中心购房,其郊区的住房不再纳入到家庭住房总套数计算;最近两年没有住房交易的则可以认定为无房户。这一政策调整,释放了近郊区县人口对中心城区的购房需求,以及中心城区人口对近郊的购房需求。31日,继续加码放松政策,包括二孩及以上家庭,可在现有限购套数基础上新购买1套住房;居民自愿将自有住房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出租给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承诺遵守保障性租赁住房相关政策规定且5年内不上市交易,并纳入成都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服务平台管理的,可一次性新增购买一套住房。此外,双职工首套住房贷款最高额度提高至80万。
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上海房地产政策开始出现松动。4月13日,上海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发布新政,对重点支持单位工作的人才获取购房资格时间缩短,由过去“需在新片区工作满一年以上”缩短为3-6个月。5月29日,上海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涉及房地产方面,表示将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严跃进认为,省会城市房地产调控政策放松具有一定的风向标意义,对于其所在省份、都市圈的房地产市场预期转变有较大影响。从城市群房地产价格表现来看,5月珠三角城市群新建住宅价格环比由下跌0.08%转为微涨0.05%;长三角城市群新建住宅价格环比微涨0.04%,涨幅较上月收窄0.01个百分点。京津冀城市群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亦微涨0.04%。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楼市政策“松绑”并没有让市场快速回暖起来。机构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环比微涨,但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依旧低迷,多数项目价格持平或降价促销。5月新房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数量高达45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8个;其中,共14个二线城市新建及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均下跌,较4月增加6个,共34个城市新建及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均下跌,其中二线城市占比超40%,包括武汉、重庆、郑州等。
CRIC亦监测到同样的趋势,从“五一”假日成交备案数据和成交量来看,50个重点监测城市累计成交44.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0%,日均成交量较2022年4月日均降幅为75%,市场整体仍延续下行。
“从房地产‘松绑’政策来看,本轮政策本质上与之前的政策差别不大,但是我们面对的环境比以前更艰苦一点,所以也需要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卢文曦表示。
“当前疫情等外部环境会减弱市场修复力度、延长修复时间。现阶段稳定居民收入预期,修复市场信心是当务之急。除了地方的购房政策支持外,稳就业、稳消费等宏观举措也是关键。”贝壳研究院指出。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