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共计178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分48秒,由作者编辑整理创作于2023年09月15日 03点37分13秒。
2022硕士落户成都补贴
2022硕士落户成都补贴和学术硕士是一样的。奖学金制度第一年,按照考研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排名评定,第二年按照友链成绩和测评分数评定。
奖学金分为一二三四等:一等8000(抵学费) 4500(补助每月发放) 1200(研究经费);(一等第一年没有)二等8000(抵滑裤学费) 3000(补助每月发放) 1200(信告简研究经费);三等8000(抵学费) 1200(研究经费);四等4000(抵学费另交4000学费)
济南人才引进政策2022硕士10万有效期 济南人才引进政策十万购房补贴有效期为五年。
成都人才落户多久可以买房
人才公寓比较好!按照成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部署,成都市于2017年8月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人才安居,出台了《关于建设各类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配套住房的实施方案》、《关于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的人才安居工程的实施细则》等系列政策措施,为符合条件的人才提供人才公寓或产业园区配套住房。人才公寓实行“先租后售”,连续租住5年可按照5年前入住时确定的价格购买,租金标准由各区(市)县按照市场租金的一定比例确定,并给予租住的人才租赁补贴。产业园区配套住房“只租不售”,租金标准由各区(市)县按照市场租金的一定比例确定,并给予租住的人才租赁补贴。按照发展计划,2017年至2021年,全市拟建设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配套住房35万套、2770万平方米。
相关内容扩展阅读:
成都东部新区落户政策来了,具体的政策有哪些呢?
成都东部新区落户政策来了,具体的政策包括人才落户政策和积分落户政策。成都东部新区建成之后,这个地区的落户政策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毕竟是一个新区,发展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但是无奈落户政策一直没有下来。所以这次落户政策一出来,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更新后的落户政策包括人才落户,积分落户,购房落户,平迁落户,技能落户和投靠落户等等。只要想要落户成都新区的人,符合其中的一项落户政策就可以选择落户成都。
一、人才落户具体措施。
关于人才落户的措施包括,35岁以下的全日制大学专业学历的毕业生,就可以凭借本人的毕业证直接申请本人的落户政策,但是和其他地区的人才落户政策有所不同的是,成都新区的落户政策添加了年龄限制,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才能落户,虽然在落户政策上放开了,但是年龄上的限制又杜绝了一部分人的希望。
二、积分落户政策的具体措施。
除了人才落户政策之外,成都还实施了积分落户的政策,积分涵盖了很多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稳定的职业,就业引导,年龄指标,技术技能,个人贡献等等很多的加分项,但是加分的分值,是明显的高过其他的区域的。
三、还颁布了其他落户政策。
当然除了人才落户和积分落户之外,成都东部新区还采取了其他的政策,包括投靠落户,购房落户,平迁落户等等,想要落户成都东部新区的人员,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选择其中的一种落户方式,准备好相应的资料,直接去办理申请落户即可。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科毕业生落户成都买房有优惠政策吗
购房区域申请住房有优惠!毕业五年内创业可申请50万贴息贷款,成都将为紧缺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租住满5年可购买。
不再前往房管局打印“无房证明”或“房屋信息查询记录”,可直接到公安办证中心凭身份证上网查询打印。
按照《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的人才安居工程的实施细则〉的通知》(成房发【2017】101号)规定:
取得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且获得相应学位,并与所在产业新城(工业园区)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在本市无自有住房且未在本市享受过其他购房优惠政策,可以申请产业园区配套住房,房屋租金补贴比例由各区(市)县自行制定。
本科生落户成都青白江能获得安居补贴吗?
据报道,近日青白江区出台《成都市青白江区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的意见》新政,本科生落户青白江能拿6000元安居补贴。
报道称自2017年4月份开始,成都国际铁路港鼓励社会精英人才以市场化聘用方式到自贸试验区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机关事业单位专业岗位工作,对引进到专业岗位长期工作的,给予15—30万元年薪,青白江区鼓励各类人才提升学历,对在职攻读并新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或相应学历的,最高给予一次性5万元补贴。
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所有新落户的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或符合《青白江急需紧缺产业人才目录》的紧缺人才,在1年内提供6000元的“安居补贴”,对研修7天以上的给予每人每次最高5000元“研修补贴”。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