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折腾了个小东西,叫它“交期户口”,听起来有点土,但贼实用!
事情是这样的,之前公司老是为交期扯皮。销售说客户要得急,生产说排不开,采购说物料还没到,简直一团乱麻。我就寻思,这不行,得想个办法把这事儿给理清楚。
我尝试把所有影响交期的因素都列出来,像什么订单处理时间、生产计划时间、原料采购时间等等,列了一大堆。然后,我跑去跟每个部门的人聊,了解他们各自的流程和时间节点。这步很重要,你不了解实际情况,拍脑袋想出来的东西根本没用。
我开始把这些时间节点串起来。比如,订单进来后,销售需要多久录入系统?录入系统后,生产部门需要多久排产?排产后,采购需要多久完成物料采购?每个环节我都尽量细化,争取做到心里有数。
为了更直观,我画了个流程图,把每个环节的时间都标在上面。这样一来,大家就能清楚地看到,影响交期的关键节点在哪里,瓶颈在哪里。
有了流程图,还不够。我需要一个工具,能把这些数据记录下来,并且能随时查询、分析。于是我就用Excel做了个简单的表格,把每个订单的每个环节的时间都记录下来。这表格就像给每个订单建了个“户口”,记录了它从出生到交付的全部信息。
这个表格包含了很多列,比如:
- 订单编号
- 客户名称
- 产品名称
- 订单数量
- 预计交期
- 实际交期
- 订单录入时间
- 生产排产时间
- 物料采购时间
- 生产完成时间
- 发货时间
- 等等
每次有新的订单进来,我就把相关信息录入表格。每个环节完成后,我都会及时更新表格,记录实际完成的时间。这样,我就能随时掌握订单的进度,并且可以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交期。
刚开始推行的时候,阻力很大。大家觉得麻烦,不愿意配合。我就耐心地跟他们解释,说这个“交期户口”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工作,提高效率,减少扯皮。慢慢地,大家开始接受了。
用了“交期户口”一段时间后,效果很明显。交期预测准确率大大提高了。以前经常出现延期交货的情况,现在基本都能按时交付。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更顺畅了。大家都能清楚地看到每个环节的进度,有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因为有了数据支撑,大家做决策更有依据,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
“交期户口”也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交期,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如果生产设备突然出现故障,或者物料供应商突然断货,这些突发情况是无法预测的。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交期户口”,并且要做好风险管理,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交期户口”这个小东西,虽然简单,但确实帮我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我觉得,做事情就是要脚踏实地,从小处着手,不断改进,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后续改进方向
现在这个Excel表格还是比较简陋,后续可以考虑开发一个专门的系统,把数据录入、查询、分析等功能都集成在一起,这样用起来就更方便了。 还可以加入一些自动化的功能,比如自动发送预警邮件,提醒相关人员注意关键节点等等。
希望我的这个小实践,能对大家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