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出嫁女户口在娘家拆迁这事儿

这事儿,我身边就有个活生生的例子,是我表妹。她结婚早,但户口一直没迁走,就还挂在老家我舅舅那边。前年,村里说要拆迁了,一下子就炸了锅。

大家伙儿都觉得,户口在,那肯定有份儿,这还有啥说的?我表妹也挺高兴,想着能分点钱或者多个安置房指标,以后日子也能松快点。

第一步,就是去搞清楚政策。我舅舅是个实在人,立马就跑去村委会问,还托人找来了这回拆迁的补偿方案细则。咱得看白纸黑字写的是不能光听别人瞎传。

拿回来一看,文件里头弯弯绕绕的。它提到了补偿对象是“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这就麻烦了,光有户口算不算“成员”?

就是去跟负责拆迁的人掰扯。村委会的人说法也模糊,一会说户口在就算,一会又说得出嫁了情况特殊。后来又去找拆迁办的人,他们倒是直接,说得看长期在不在村里住,有没有尽村民义务啥的。我表妹嫁出去后,确实不常在村里住,地也没她份儿了。

这时候就得找依据,讲道理了。我舅舅他们就强调:

出嫁女户口在娘家能享受拆迁吗?看懂这些政策不吃亏!

  • 户口一直没动过,这是最硬的证明。
  • 虽然嫁出去了,但逢年过节都回来,村里有事也参与。
  • 以前分地的时候,是按户口本上的人头分的,那拆迁补偿为啥不能按户口本算?

整个过程挺折腾的。 反复去村委、去拆迁办公室沟通了好几趟。有时候态度好点,有时候就碰钉子。主要就是卡在那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认定上。有的地方卡得松,户口在就行。有的地方就卡得严,要看你是不是“实际村民”。

结果? 还算可以。因为他们争取及时,而且我表妹户口确实一直在,也提供了一些以前参与村里事务的证明(虽然不多),加上找了几位村里老人出来说话,最终拆迁办那边松口了,按照政策给了她一部分补偿,但不是全额,比一直住在村里的村民稍微少点。他们解释说,这算是考虑到她户口在,但也结合了实际居住情况。

所以你看,这事儿真不是一句“能”或“不能”就说死的。关键还得看当地那次的具体拆迁政策怎么写,以及负责这事儿的人怎么解释和执行。户口在娘家,肯定是个重要的有利条件,但最好别觉得是板上钉钉,早点去了解政策,该争取的就得去争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