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户口分户的事儿,我也是前几年自己亲身折腾过一回,跟大家唠唠我那次的经历。
为啥要分户?
最开始动这个念头,还是因为家里的一些实际情况。我儿子那时候结了婚,小两口跟我们老两口挤在一个屋檐下,时间长了,锅碗瓢盆的,难免有些磕磕碰碰。生活习惯不一样嘛年轻人喜欢晚睡晚起,我们老年人习惯早睡早起,互相干扰。再加上那时候隐隐约约听到点风声,说我们那片儿可能要拆迁改造啥的,有人就偷偷传,说多分一户,到时候补偿能多拿点。虽然不知道真假,但想着反正迟早得分开住,不如趁早把户口也分开,省得以后麻烦。
打听和准备过程
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开始行动了。第一步,就是去打听政策。我先是问了问小区里几个消息灵通的老邻居,他们也是七嘴八舌,有的说行,有的说难。光听他们说不靠谱,我就直接去了趟我们那片的派出所户籍科。
到了那儿,找办事员一问,人家倒是挺直接,告诉我分户可以,但得满足条件。具体是啥?我记得大概有这么几条:
- 得是成年人,有独立的经济能力。(这个我儿子符合)
- 得有自己固定的住处,不能跟父母还住一个门牌号下面,说是要有“独立生活”的证明。(这个就有点麻烦了)
- 如果是农村户口,好像还得牵扯到宅基地啥的,更复杂,幸好我们是城里的。
- 结婚是比较常见的分户理由。
听到那个“独立住处”我就头大了。我们当时就一套房,哪来的独立住处?办事员看我犯难,就稍微指点了一下,说不是非得买新房,如果在现有房子里确实能隔出独立进出的空间,比如以前那种老房子加个外门,或者能证明确实是分开生活的,也有可能行,但得社区或者物业开证明。
接下来就是准备材料了。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复印件这都是基本的。我儿子的结婚证也得带上。最关键的是那个“分开居住”的证明。我回家琢磨了好几天,我们家那格局,怎么改也隔不出完全独立的空间。后来没办法,还是我儿子他们小两口在外面先租了个房子住,拿着租房合同,又去找社区开了个证明,大概意思就是证明他们确实搬出去单过了。
办理过程的折腾
材料看着差不多齐了,我就又跑了趟派出所。把一堆复印件、证明、申请表交上去。办事员仔细翻了翻,说材料先收着,要审核,还得等通知,可能需要上门核实一下情况。这一等,就是小半个月。
期间也没人上门核实,我心里七上八下的,又去问了一次。人家说正在走流程,让我耐心等。又过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终于接到电话,说初步审核过了,让我带着原件再去一趟,办理的手续。
一步,就是在派出所,看着办事员把我们家原来的户口本收上去,然后打印出来一本新的户口本,户主是我儿子。我心里那块石头才算落了地。前后算下来,从开始打听到拿到新宿主本,折腾了快两个月,跑了派出所至少三四趟,社区也去了两趟。
分户后的影响
那么,费了这么大劲分了户,到底有啥影响?
先说好的方面。最直接的,就是感觉清净了点。虽然儿子他们还是经常回来看我们,但毕竟有了自己的小家,我们老两口的生活节奏没被打乱。心理上感觉界限清晰了,以前有些话不好说,现在他是户主了,很多事他们小两口自己商量着办,少了我们掺和,矛盾确实也少了点。
至于那个“拆迁补偿能多拿”的传言?后来我们那片儿确实改造了,但补偿方案主要是看面积和房产证,按户口分的权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初冲着这个想法去分户的人,可以说期望基本落空了。这算是当初没预料到的,或者说,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再说说不太方便的地方。分了户之后,有些需要家庭共同办理的事情,就得多跑一趟,或者得多准备一套手续。比如以前我们报销个医药费啥的,用户口本就行,现在得分开弄。还有就是,感觉上好像有点生分了?虽然知道是一家人,但户口本分开了,心理上总觉得隔了点什么。这可能是我自己想多了。
我听说有些地方,特别是农村,分户后可能会影响到一些补贴,比如农业补贴啥的,因为是按户头发放的。还有就是宅基地,分了户理论上可以申请新的,但现在管得严,也不是想申就能申到的,反而可能因为分户导致原有的土地权益分割不清,产生新的矛盾。这些我们城里倒是没遇到,但也听说了不少。
总的来说,就我个人的经历看,户口分户这事儿,你得想清楚为啥要分。如果是为了解决实际的居住问题,减少家庭内部矛盾,那可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如果抱着能多占便宜,比如多分拆迁款、多分地之类的想法,那大概率是要失望的。政策一直在变,而且条条框框限制挺多,手续也挺折腾人。不是说分了就一定也不是说不分就一定不好,关键还是看自己家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反正我折腾完了觉得,也就是那么回事,解决了当时的一些小问题,但也没带来啥天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