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2016年那会儿搞城市户口这事儿,当时我也是琢磨了挺久,还是决定去办了。现在回头看看,跟大家聊聊我那时候的经历和感受。

当时为啥想办?

那时候主要还是觉得,人往高处走嘛身边不少人都在讨论这个事儿,说城里这好那好的。我自个儿也寻思,总在外面漂着也不是个事儿,得给家里人,尤其是将来孩子弄个安稳点的地方。

下定决心去办,主要是考虑几个方面:

  • 一是孩子上学。 这是个顶顶重要的事情。那会儿就听说了,有城市户口,上好的公立学校,那不是名额稳当多了?省了不少借读费啥的糟心事儿。我当时就盘算着,这笔账得算清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虽然这话有点俗,但当爹妈的都这么想。
  • 二是找活儿干。 虽然我当时有工作,但总想着以后万一要换?看着不少好单位、好岗位都要求本地户口,或者至少是优先考虑。有个城市户口,感觉选择面能宽一点,心里多少踏实点。
  • 三是觉得福利待遇可能好点。 什么社保医保,当时感觉在城里办,报销比例、看病方便程度可能都不一样。虽然具体没细究,但大环境感觉是这样。还有就是以后老了,养老金啥的,可能也跟户口所在地挂钩。

具体跑腿的过程

决定了就去办。我记得那会儿是先打听政策,看看自己符不符合条件。那时候好像买房或者有稳定工作、交够社保年限什么的就能办。我当时刚好符合其中一个条件,就开始准备材料。

探讨2016城市户口的好处,对教育医疗影响有多大?

那真是了好几趟。先去单位开证明,再去社保局打单子,还得回老家开一些户籍证明之类的。材料收齐了,就交到指定的公安局或者办事大厅。然后就是消息。那段时间心里挺忐忑的,生怕哪个环节出问题。

好在还算顺利,等了几个月,通知我去领新的户口本。拿到手的那一刻,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感觉在这个城市终于扎下根了。

拿到户口后的实际感觉

刚拿到户口本,生活没啥立竿见影的大变化。但是慢慢地,一些好处就体会到了。

最明显的就是孩子后来上幼儿园、上小学,确实省心了不少。直接划片入学,不用托关系、交高额赞助费,这让我觉得当初的决定是真值了。

还有就是办一些证件啥的,比如护照、港澳通行证,直接在本地就能办,不用再跑回老家,方便多了。

医疗方面,感觉本地医保报销确实方便一些,定点医院选择也多。虽然希望用不上,但有这个保障总是好的。

城市的基础设施,这个不用多说,路宽了,公园多了,坐个公交地铁也方便。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每天出门都能体会到。

老家的那点地,那肯定是没了念想了。这事儿当时也纠结过,毕竟是根嘛但人总得往前看,选了一头,另一头就得放下。对我来说,当时觉得在城市里给下一代提供个好点的平台,比守着老家的地更重要。

我个人觉得,在2016年那个时间点,花精力去办个城市户口,对我自己和家里的发展来说,是利大于弊的。现在政策可能又变了,每个人的情况也不一样,我这就是分享一下我当年的经历和想法,给大家做个参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