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瞎折腾了一个事儿,就是琢磨这个所谓的“吴国户口”。听着挺玄乎?就是我自己给自个儿找的一个乐子,也是一种念想。
为啥要搞这个?
起因挺简单的,就是有段时间特别迷恋春秋战国那段历史,尤其是吴越争霸那块儿。加上我老家,虽然现在行政区划变来变去,但追根溯源,跟古时候的吴国地界多少有点关系。我就突发奇想,能不能给自己弄个“吴国户口”,算是一种对历史的追溯和认同感。纯属个人瞎搞,不是真能办个古代户口本。
折腾过程开始了
我肯定是先上网查。输入“吴国户口怎么办”,出来的东西五花八门。有说历史上的吴国,什么太伯奔吴,姬姓啥的;也有说现在长三角户口迁移政策,什么新生儿入户。跟我想要的压根不搭边。
碰到的第一个坎: 根本没有官方机构办这个。
废话,都过去两千多年了,哪还有什么吴国衙门给你办户籍?这让我有点懵,难道我这想法就纯粹是白日做梦?
思路转变:不能真办,那就自己“造”一个。
我想明白了,既然官方的不行,那我就从“证明”我跟这片土地的联系入手。怎么证明?
- 第一步:翻家谱。 我开始翻箱倒柜找我们家的老家谱,虽然断断续续的,但能找到最早的记录,看看能不能跟这边的地名联系起来。这个过程挺费劲,老家谱字都认不全,还得请教家里老人。
- 第二步:找地契房证。 把现在住的房子的证件,还有老家宅基地的证明都找出来。虽然是现代的,但起码证明了“我在吴地有稳定住所”。
- 第三步:查地方志。 我还真跑去我们市的图书馆,泡了几天,翻了翻地方志,想找找我们村或者附近地区在古代吴国时期的记录,看看有没有什么能沾上边的信息。收获不大,但感觉挺有仪式感。
- 第四步:整理个人信息。 把自己的身份证、户口本(现代的)复印件整理虽然跟“吴国”没直接关系,但这是“我”这个独立个体的证明。
遇到的麻烦事
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跟家里人说我在搞这个“吴国户口”,他们都觉得我吃饱了撑的,瞎折腾。还有就是查资料太费劲了,很多信息都是零散的,得自己一点点拼凑,有时候查半天也没啥结果。
特别是翻地方志,那玩意儿看着就头大,全是文绉绉的话,读起来真费劲。有时候感觉自己像个傻子,在做一件没啥实际意义的事。
最终的“成果”
我没能拿到一个官方认证的“吴国户口”,这本来就不可能。但我把收集到的所有东西,包括家谱相关页的复印件、房产证明复印件、地方志里找到的几句相关描述、我自己的身份证明等等,都整理到了一个文件夹里。
我还专门找了个懂设计的朋友,让他帮我参考古代符节、文书的样式,结合现代审美,设计了一个象征性的“吴国居住证明”,彩印出来,自己盖了个私章,也放进了那个文件夹。
这个文件夹就放在我的书柜里。
对我来说,这整个过程比那个最终的“文件夹”更有意义。它让我更了解我的家乡,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也算是一种特别的自我认同方式。虽然别人看来可能挺无聊,但我自己乐在其中,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