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少数民族户口有没有劣势,我自个儿就琢磨过,也算是有点儿实践经历。不是啥大专家,就是普通人过日子遇到的事儿,跟大家唠唠。

跑手续时候的想法

最早是家里添了娃,要去上户口。那时候就面临一个选择,孩子的民族是跟爹走还是跟妈走。我家情况比较典型,一个汉族,一个少数民族。当时第一反应,那肯定是选少数民族,为心里头想的都是那些“好处”

  • 高考加分:这大概是所有人第一个想到的,觉得以后孩子读书能占点便宜。
  • 可能的工作照顾:听说有些单位招人,对少数民族有倾斜。
  • 其他零零碎碎的:比如有些地方可能在生育政策或者其他福利上有点不同。

当时就觉得,这不明摆着嘛有好处干嘛不要。劣势?真没往那方面想,感觉国家政策都是照顾嘛能有啥劣势。

实际办起来和后来观察到的

然后就去跑手续。派出所户籍科的人倒是没说就是按规定办事儿。填表呗,就那堆东西,出生证明、父母身份证户口本什么的。问我们选哪个民族,我们就按之前想好的说了。手续本身挺顺利,没遇到啥阻碍。

少数民族户口有哪些优势和劣势?看完不再纠结!

但是,日子久了,观察到的事儿多了,就有点别的想法了。

先说那个高考加分。后来跟老家那边教育系统的朋友聊天,才了解到这事儿没那么简单。不是所有地方加分政策都一样,有的地方加得多,有的地方加得少,甚至有的针对特定区域、特定类型的少数民族考生才有。就算加分,现在竞争也激烈,大家都知道这个“福利”,有时候内部竞争也挺厉害的。再说了,这分起多大作用,还得看孩子自己争不争气,学习到不到位。

再说工作。除了特别明确要求民族身份的岗位,比如民族文化研究、民族歌舞团这种,大部分普通工作,人家单位看重的还是你的能力、学历、经验。简历上那个民族成分,没感觉起到啥决定性作用。我身边好几个少数民族的朋友,找工作过程跟汉族朋友没啥两样,该卷还是卷,该凭本事吃饭还是凭本事吃饭。没看到谁因为这个身份就轻松拿到好offer,也没听说谁因为这个身份就被拒之门外。

一些细节上的“麻烦”?

要说“劣势”,可能都算不上,顶多算是一些小小的“不同”或者偶尔的“不方便”。

  • 填表:有时候填各种表格,民族那一栏,写上去之后,偶尔会碰到办事人员多问一句“?你是某某族的?”,虽然没啥恶意,但有时候会觉得,稍微有点“特殊化”?汉族的话,好像大家就默认了,不太会特别留意。
  • 刻板印象:这个可能跟户口本身关系不大,但社会上确实对某些民族存在一些刻板印象,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有时候可能需要多解释两句,或者自己心里稍微别扭一下。
  • 政策变动:有些优惠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调整。如果当初选择民族完全是冲着某个特定“好处”去的,那万一政策变了,可能就有点失落感。

我个人的实践感受是,所谓的“劣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法律上各民族平等,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时候没啥区别。那些所谓的“优势”,比如高考加分,也远没有想象中那么“万能”和“普遍”,有各种限制条件,而且作用也越来越相对化。

当初给孩子选民族的时候,后来想想,更多的是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感。真要说实际的、能影响一辈子的巨大差别,至少在我这些年的观察和经历里,没太看出来有啥明显的劣势。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个人的发展主要还是靠自己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