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听人叨叨,说啥以后农村户口要没了,搞得人心惶惶的。我自个儿也琢磨这事儿挺久了,毕竟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对这玩意儿有感情,也有点实际的牵挂。所以我就结合自个儿的经历,好好捋了捋这事儿。
起因是啥?
主要是前阵子,我回了趟老家。好几年没怎么长时间待了,回去一看,嚯,变化是真不小,路修宽了,不少人家盖了新房,看着是挺像那么回事儿。但是,跟老乡们唠嗑,发现大家伙儿最关心的,还是那几样老东西:地、补贴、老宅基地。
饭桌上就有人提起来,说现在外面传得沸沸扬扬,说要取消农村户口,以后都一样了。当时就有个老哥直接摇头,说:“瞎扯淡!真要没了农村户口,咱这地咋算?那点补贴是不是也没了?城里是但咱这根在这儿。”
这话一下子就点醒我了。对,这农村户口,它不光是个本本上的字儿,后面跟着实实在在的东西。
我的实践过程
我琢磨这事儿,就回想了下我自个儿这些年的经历:
- 当年转户口:我还记得当年我刚到城里工作那会儿,就琢磨过要不要把户口迁出来。那时候手续还挺麻烦,跑了好几趟,填了不少表。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觉得城里户口可能福利好点,小孩上学方便点。但迁出来之后,老家的地就跟我没直接关系了,宅基地也只能是老人的名字。这让我第一次实际感受到,这户口不一样,权利确实不一样。
- 看政策的变化:这些年,我也一直留意着相关的政策。确实,一直在说城乡统一,搞什么居住证制度,好像是要淡化户口之间的差别。我手机里也存了不少这方面的新闻推送,看着标题都挺吓人,“户籍大改革!”、“告别农业户口!”之类的。
- 跟老家人的交流:每次回去,或者打电话,都少不了聊这些。我发现,老家人对“农村户口”的认同感还是很强的。他们觉得,这是身份的象征,更是实实在在利益的保障。比如,村里分红,有些补贴,明确就是按农村户口的人头发放的。你要是迁走了,那就对不起了,没你的份儿。
- 观察身边人: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跟我一样是从农村出来的。有的人早就把户口迁走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哪怕在城里买了房,生活重心完全在城市了,户口还一直挂在老家。为还不是惦记着老家的那点“根”嘛那点地,那点念想。
的体会
经过我这么一通琢磨和观察,我的感觉是:
这农村户口,短期内,甚至可能挺长一段时间内,是取消不了的。
为啥这么说?
第一,利益牵扯太大了。核心就是土地。农村的承包地、宅基地,这都是跟农村户口绑定的。这块大蛋糕怎么动?动了之后原来的农民利益怎么保证?这事儿太复杂,牵一发动全身,不是拍脑袋就能决定的。
第二,城乡差别客观存在。虽然现在城乡差距在缩小,但教育、医疗、养老这些公共服务,差别还是挺明显的。如果一下子都说成“居民户口”,那配套的福利待遇能马上拉平吗?我看悬。如果拉不平,那这个“统一”就有点名不副实。
第三,政策也是逐步来的。你看现在的提法,更多是“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注意,是取消“性质区分”,目标是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但没直接说要消灭“农村户口”这个登记管理上的类别。说白了,就是先从外围改,让你感觉差别没那么大了,但根子上的东西,暂时还动不了。
你要问我以后还有没有农村户口?我的看法是,形式上可能会慢慢变,比如都叫“居民户口”,但在登记信息里,你的“户籍所在地”还是会明确写着是哪个村,哪个组。而跟这个“户籍所在地”关联的那些 специфичный 权益,比如土地,估计还得保留相当长一段时间。
总之一句话,这事儿急不得,也别听风就是雨。至少目前看,咱老家那本本,还挺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