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们村里拆迁那档子事,尤其是像我们家这种,户口在村里,可名下没房子的,当时真是把我愁坏了。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那会儿是怎么过来的,全是自己的实践记录,希望能给遇到类似情况的朋友提个醒。

那还是几年前的事了,村里大喇叭一广播,说要拆迁了,红头文件也贴出来了。一开始我还挺高兴,想着终于能住上新楼了。可转念一想,不对,我们家这情况有点尴尬。我跟我媳妇儿孩子的户口,一直都在村里没动过,按理说是本村村民。但问题是,我们没单独盖房,一直都是跟老爹老妈挤在一个院里住着,房本上写的是我爹的名字。这下好了,拆迁补偿主要是看房子的,我们没独立房产,这不就悬了吗?

心里七上八下的,光着急也没用。第一步,我就赶紧跑去村委会和临时设的拆迁办公室打听。 那段时间,拆迁办门口天天围满了人,啥情况都有。我挤进去,找到管事的人,把我们家的情况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同志,你看我们家这户口都在,人也常年住这儿,就是没分家,没单独的房本,这拆迁补偿咋算?”

工作人员态度还行,挺耐心地跟我解释。他说,这拆迁补偿,大头确实是按房子的面积、结构来的,这部分钱是给房主的,也就是我爹。像我们这种有户口没房子的,一般来说,房子的那部分补偿款是拿不到的。

听到这话,我心凉了半截。但不死心,接着问:“那我们这户口不就白瞎了吗?人总得有地方住?”

他又接着说,别急,虽然房子的钱没有,但也不是啥补偿都没有。他说政策里通常会考虑到“户口”因素,可能会有人口安置费或者叫“人头费”之类的补偿。 具体的得看我们村这回拆迁的具体方案,每个地方政策不一样。

第二步,就是等具体方案,同时准备证明材料。 我就天天盯着村里的公告栏,生怕错过了啥信息。我也听了拆迁办的建议,开始准备能证明我们一家确实长期在本村居住的材料。虽然户口本是铁证,但多准备点总没坏处。

收集证明的过程

  • 翻箱倒柜找老票据: 我把家里多年的电费单、水费单都翻出来了,虽然抬头是我爹的名字,但起码能证明这个地址一直有人正常生活。
  • 找邻居和村干部作证: 我去找了几个老邻居,还有村里的干部,请他们帮忙出个书面证明,证明我们一家三口确实是长期在本村居住,不是那种空挂户。这个过程还挺顺利,乡里乡亲的,大家也都了解情况。
  • 孩子的就学证明: 我孩子在村里的小学上学,我就去学校开了个就读证明。

第三步,方案公布后,仔细研究,积极沟通。 等了大概半个多月,村里的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终于出来了。我拿着方案小册子,回家逐字逐句地看。果然,里面提到了关于“本村农业户口人员”的安置问题。

方案里明确说了,有户口、在本村有承包地、并且符合一定条件的常住人口(比如没有享受过其他福利分房之类的),虽然没有独立房产,但可以按人头获得一定的安置补偿费,或者在将来分配安置房时,可以按人口计算一定的面积指标(这个指标通常比直接有房的要少)。

看到这儿,我心里稍微踏实了点。接下来就是拿着我们准备好的材料,再次去拆迁办,找到负责我们片区的工作人员,正式确认我们的补偿资格。 他们审核了我们的户口本、居住证明、孩子上学证明等等材料,对照着拆迁方案,确认我们可以拿到按人头算的安置补偿。

一步,就是走流程,签字领钱。 确认资格后,就是填各种表格,签字画押。这个过程也挺繁琐的,反复确认了好几遍信息。房子的补偿款确实是打到我爹的账户上了,这个我们没份。但是,按我们一家三口人头算的安置补偿费,是单独打给我们的。钱虽然不算特别多,跟有房子的没法比,但总算是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也算是有个说法。

我这回的经历就是:有户口没房子,房子的钱基本别想了,但别灰心,赶紧去了解当地的具体拆迁政策,看有没有针对户口的安置补偿。 一定要主动去问,去沟通,把能证明自己情况的材料都准备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多跑跑腿,多问问,总比干等着强。

这就是我当时的整个过程,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参考。每个地方情况不一样,我的经历不一定完全适用,但思路应该差不多:搞清政策,准备证据,积极争取。

村里拆迁有户口没房子怎么办?这种情况能不能拿到补偿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