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居民户口统一的事儿,我这儿也算是有点儿亲身经历和观察,跟大家唠唠。

我记得好多年前了,大概得有那么个十年左右,就听说了国家要改革,不分啥“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了,都要改成“居民户口”。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还嘀咕,这能一样吗?毕竟多少年来,咱们这农村户口和城里户口差别可大了去了,福利待遇、孩子上学、找工作,哪哪儿都不一样。

那会儿我老家还有不少亲戚是农业户口,我自己是在城里,拿的是非农业户口。所以这政策一说要改,我就特别留意。 我开始琢磨这事儿到底啥时候能真正落到实处,对我家亲戚们有啥具体影响。

我的观察过程

最开始那几年,感觉动静不大。政策是发了,但好像生活里没立刻感觉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 第一步是留意官方消息: 我时不时就会看看新闻,或者跟社区、村委会的人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啥新文件下来,具体怎么执行。
  • 第二步是观察身边变化: 我特别注意去看,比如说,去派出所办事的时候,户口本上那个“户别”栏是不是真的改了。大概过了那么一两年,我 renouveler 身份证的时候顺便看了一眼户口本,发现确实,以前写着“非农业家庭户”的地方,悄摸摸地就变成了“家庭户”,那个“农业”/“非农业”的区分好像就没了。问了办事员,他们也说,现在统一叫“居民户口”了。
  • 第三步是跟亲戚朋友交流: 我会打电话问问老家的亲戚,他们那边的户口本改了没?他们有啥实际感受?他们告诉我,本上也改了,也叫“居民户口”了。但他们也说,感觉地还是那个地,村里还是那个村里,好像一时半会儿也没觉得跟城里人彻底一样了。尤其是涉及到土地承包、宅基地这些,还是跟以前的农村身份挂钩。

实践中的体会:

我发现,这个“统一”不是一刀切,啪嗒一下就完成了。更像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户口本上名字是统一了,都叫“居民”了,听着是没差别了。但这只是第一步。 关键在于这个“居民户口”背后挂钩的那些东西,是不是也跟着统一了。

比如,以前大家最关心的,农村户口能不能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孩子进城上学是不是还受限制?这些东西的改革和统一,是跟着户籍制度改革走的,但它需要各个配套政策慢慢跟上。

我这几年观察下来,感觉大的方向确实是在往“城乡统一”走。比如医疗保险,很多地方都合了,叫城乡居民医保。养老保险也在并轨。孩子上学,一些大城市虽然还有门槛,但也在逐步放宽,至少“农业户口”不再是那个最直接的障碍了,更多是看你在城市有没有稳定工作、住所、交社保这些。

所以要问“什么时候统一居民户口?”,我的实践感受是:

纸面上的统一,大概十年前就开始逐步落实了,各地进度不一样,但现在基本上户口本上都已经是“居民户口”了。

但真正意义上的、福利待遇和社会权利上的完全拉平,我觉得还在路上。 这不是改个名字就能一蹴而就的,涉及到很多具体的政策调整和资源分配。每年我们都能看到一些新政策出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到底什么时候统一居民户口?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就我个人来说,我已经不太去区分谁是“农村来的”谁是“城里的”了,都是“居民”。但我也知道,对于一些老家人来说,他们可能还在关心土地权益会不会变?以后养老咋算?这些实际问题解决了,可能才算是他们心里真正的“统一”。这事儿,还得继续观察,继续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