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在研究的“蜀汉户口”那点事儿。
这事儿还得从我重温《三国演义》开始说起。以前看热闹,光顾着打打杀杀了,现在年纪大了,就想琢磨点儿实在的。蜀汉后期,总觉得诸葛亮也后主刘禅也手底下能用的人越来越少,国力也越来越弱,这到底是咋回事儿?
我就寻思着,要不查查蜀汉的人口数据?毕竟打仗打的就是人,没人啥也白搭。
我瞎摸索,在网上搜各种资料。发现关于蜀汉户口的数据,说法还真不少。有的说章武元年(221年)有20万户,有的说蜀汉灭亡的时候户口登记簿上的数字很惨淡。我就纳闷了,这中间到底发生了
为了搞清楚这些数字,我开始啃《晋书·地理志》。这玩意儿可真够硬的,文言文不说,还各种地名、官名,看得我头昏脑胀。但是没办法,谁让我好奇心重?
我一点点对照着地图,把《地理志》里提到的地方,跟现在的地名对应起来。然后又找了各种三国时期的历史研究论文,一点点梳理蜀汉的人口变化。
我发现,蜀汉的人口问题,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常年打仗,肯定要死人,这户口数肯定会下降。你想想,诸葛亮北伐,每次都得出动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蜀汉的兵役制度,那也是相当严苛的。我看到有资料说,蜀汉时期,差不多九个人就要养活一个士兵。这九个人可不是壮劳力,是包括男女老少的。你想想,一家老小,辛辛苦苦种地,大部分粮食都得交给国家养兵,这日子能好过吗?
再一个,蜀汉后期,政治腐败,官僚地主兼并土地,老百姓的日子就更难过了。没地种,没饭吃,要么逃荒,要么落草为寇,户口数自然也就下降了。
我把这些零零散散的资料,整理了一下,大概捋出了蜀汉户口变化的一个脉络:
初期(刘备入川后):户口数量应该还不错,毕竟经过了刘备的休养生息。
中期(诸葛亮执政时期):由于连年北伐,人口开始下降,但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后期(刘禅时期):政治腐败,加上邓艾偷渡阴平,蜀汉迅速灭亡,户口数量估计已经惨不忍睹了。
我这只是根据现有的资料,做的个人推测,肯定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但是通过这回研究,我对蜀汉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明白蜀汉的灭亡,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经济和民生上的崩溃。
这回实践,虽然挺费脑子的,但是也挺有意思的。以后有机会,我还想研究研究其他历史问题,跟大家一起分享。